不喜歡看佛寺的團友可去遊湖,日月潭中本來有一個很大的島,經地震之後湖水高漲,當今變得很小。
午飯在一家花園餐廳進食,先上一碟埔里米粉。日月潭附近的埔里,除了出紹興酒著名之外,米粉更不會比新竹的差。口感很不錯,國語不知怎麼說,廣東人叫為煙煙韌韌,台灣人則形容做QQ地。
花香古早羮,用花園的各種鮮花熬魚和肉煮成,「古早」,就是懷舊的意思。筍亁滷肉是每一餐都少不了的,將半肥瘦的豬肉炸了,去油,再用筍亁一齊炆個幾小時,兩者溶化成一體。
客家小炒每一間餐廳做的都不同,其實是家庭菜,買到什麼炒什麼,沒大道理。多數人愛用的食材是魷魚絲,頗吊味,蔬菜則用時令的。
野生山蘇很特別,在香港少見。野薑花拼刺芫荽更吃得全團友覺得新奇。
甘蔗筍拼鹹豬肉聽起來好像越南的甘蔗蝦,其實是取甘蔗的幼苗的心炒出來的像甜的蘆筍。
用蓮花燉出來的雞汁很甜美,也用鮮花來蒸魚,更以玫瑰花來做果凍。這是一餐花宴,吃得人人都變成香香公主。
最精采的是最後上的「阿嬤的粿」。嬤,台語祖母的意思。黑漆漆的一團團,皮的原料應該是潮州人常用的「茨穀」,加上糯米磨成,非常難咬得開,又很黏牙,但細嚼之下,另一番香味。
主要是裏面包的東西,有煮熟後拆成絲的豬肉加上黃糖做成,又甜又鹹,以為吃一個就飽,但還是忍不住去抓第二個。
飯後我們去參觀造紙廠,理論上在書本裏看過,但從未親自做,從紙漿中取出一片片的網,烘亁後就變紙了。
未成紙之前,可以肆意加其他材料,許多團友用在花園中採到的鮮花鋪在紙漿上,壓成紙後,拿回家去裝裱成畫。
【台中之旅.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