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我在周末死去︰死要擺甫士 - 卓韻芝

不要讓我在周末死去︰死要擺甫士 - 卓韻芝

當你叫一個人跳起,他得集中注意力去管自己跳躍的動作,他的面具會掉下來,然後他的真面目就會出現。
──攝影大師PhilippeHalsman

1.交代身後事

林海峰在「是但噏求其大合唱partII」內「交代他的身後事」,來了一場「永遠林海峰追思會預演」。他說人死後既不能為一己的身後事作決定,不如就在生前預先表態。他說他不要死人化妝,不要家人瞻仰遺容,不要好友替他按下火化的起動掣……以上一切,我可真非常審慎地思考過。
聖羅蘭先生於本周逝世,他是法國時裝界巨人,於60年代發明了女性的西褲套裝,他比起JeanPaulGaultier和JohnGalliano更早玩貝殼bra和西方小農裝,他的設計象徵女性解放和自由,他讓NaomiCampbell成為French《Vogue》史上首位黑人封面女郎……這統統都是身前事;當前最重要的,是他要舉行一個喪禮而他是一個貪靚的人。至少,我不能相信他沒有考慮過在棺木中是否需要戴眼鏡,又應該戴那一副眼鏡。
我真的有好好思考過自己的喪禮。太私人的細節(例如舉行地點、出席朋友名單、會場酒精供應種類、邀請卡設計)在此不便多談,反想提出兩個問題,大家若覺百無禁忌,不妨認真考慮。一是靈堂相片的選取,二是屍體的甫士。
相片的準備有多重要呢?有曾為親友執行過喪禮的人大抵知道,要為死者選取一張相片,過程中會經歷無數掙扎,尤其如果當事人生前一段日子經已患病,親友就得翻看舊相簿找照片,在這情況下翻看舊照的苦痛,非筆墨所能形容。早前看DiscoveryChannel的紀錄片《Afterlife》,一位老婆婆特意到影樓拍「車頭相」,我想,她是希望自己可以美麗地離開,也是因為人化了,看死亡,也就放開了。認真地看待死亡以及身後事,可以解除一個人對死亡的恐懼。

Halsman鏡頭下的GraceKelly

老人金婚相參考圖片(溫莎公爵伉儷)

攣佬結婚相參考圖片(Halsman拍攝DeanMartin與JerryLewis)

直人婚紗相參考圖片(Halsman與瑪麗蓮夢露)

2.死甫士

死要擺甫士。我不知這在執行上有多困難。人死了,被放於棺木中,為甚麼要身子筆直?人一生擺了這麼多甫士,為甚麼到死了卻要——像被處罰一樣——生硬地置於盒子中?也不一定要擺誇張的甫士,但得投射出死者生前給人的感覺。大字形睡覺的,代表輕鬆自由;V字手勢的,是成功活了一場;手持一支香煙作抽煙狀,是煙民,也隱喻淡然看透人生。我不是在跟你說笑。小時候看《聖鬥士星矢》,看見雅典娜死了,她的長髮在飄,我在想如果自己死了,而臨終前又有一把長髮,真要把頭髮擺作如此飄逸的狀態。人死了,甚麼也不能留下來,最後的,只剩你用一個簽名跟親友開的一個玩笑。那個簽名,可能就是一個簽名式甫士。我從來沒有在陌生的攝影師面前擺過自己滿意的甫士——這種人更該在到離開時,請別人幫自己好好地擺一次。最好事前拍下reference以供參考。我不是在跟你說笑。
隨着數碼相機的普及,我們進入一個甫士年代。我們被拍的經驗非常多,拍照和被拍變成生活的一部份,不像我阿公年代,出糧了,有餘錢,才能去影樓拍個照。對甫士的研究,某程度上變成一種知識,EdieSedgwick、KateMoss、AgynessDeyn、JessicaAlba,全職擺甫士;許多少男少女,就是一天到晚研讀明星照片,為求下次拍得自己看來瘦一點。

小時候看《聖鬥士星矢》,看見雅典娜死了,她的長髮在飄。

3.最佳甫士

芸芸甫士中,我最喜歡的是:跳。記得某年我與一位男孩談起婚嫁,兩個人談得最亢奮的,就是「拍攝婚紗照時該擺甚麼甫士」,而兩個人——非常合拍地——一致認同應該跳起,就是跳起嘛,穿得美麗地,愉快地,跳起。象徵活潑、快樂,追求瞬間的捕捉,是擺出來的甫士,卻不是設計出來的甫士。兩公婆吵架,有甚麼好得過看見床頭那張婚紗照捕捉的儍瓜一刻,火氣盡下,然後說句sorry囉?婚姻,可能就是兩個儍瓜在一刻間對永恆的快樂無悔地追求。
PhilippeHalsman窮盡一生去在追求這一刻。這位攝影師,最有名的就是拍攝跳躍動作,他的照片,往往充滿一分幽默感,他與自己的兩位女兒雙雙躍起拍照,他鏡頭下的瑪麗蓮夢露、柯德莉夏萍、碧姬芭鐸、溫莎公爵伉儷,看來是多麼歡樂。他拍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在其畫作前跳起,比起達利的作品更超現實,也更黑色幽默。他被稱為「thefatherofjumpology」,曾推出不少書籍,其中一本就叫《JumpBook》,你拍婚紗照之前不妨參考一下,就知道甚麼是快樂頑皮和喜悅。

聖羅蘭先生其中一個創舉,就是用自己的裸照作為YSL廣告,當時是1971年,震驚了不少人。他在想,為甚麼公眾可以接受女性赤裸擺甫士,而男性不可以?數年前,YSL再用另一個方法回應此問題,當年YSL找來SophieDahl赤裸拍攝Opium香水廣告,她全裸愛撫作高潮狀,象徵嗅覺給人的官能挑逗,結果呢?無論在法國和美國,皆惹來極大爭議,在某些地區,甚至得把平面廣告抽起。聖羅蘭先生當年的想法非常前衞,只可惜世界正在倒退。

聖羅蘭先生在1971年,以自己的裸照作為YSL廣告,震驚了不少人。

《核突褲人》連載第四十二回:

核突褲人卓韻芝發現屋企樓下出現一頭保衞地球貓(林九:爛gag即係冇將來。)

撰文:卓韻芝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本欄逢周六刊出

卓韻芝自我簡介
納稅分子,正職電台發聲,副業文字發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