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aine的表妹是美籍華人,由DC回香港過暑假,滿嘴巴的奧巴馬、希拉莉,對美國有巨大的歸屬感,這種人一回到香港,在酒吧和咖啡座,自然是眾星拱月的中心。
擁有美國護照的華人,比所謂加燦,多了七分的自信和光澤,他們一開口,就是WeAmericans如何怎樣,加上今年美國大選的強大磁場,令人明白,美國政府要公民無論去到哪裏,都要交聯邦稅,不是沒有理由。
美國華人回到香港,神采飛揚,喜歡談美國政治,好像奧巴馬是他的同學,布殊是他三年前的鄰居。相反,加燦回來,多半目光呆滯,反應略嫌遲鈍,在多倫多的花園剷了七八年的雪,年方四十,像過早患上了老人癡呆,話題離不開唐人街福臨門的一籠蝦餃,與另一家叫喜相逢的相比,便宜了加幣兩毫子,而且餡更加新鮮。
「怪不得放棄一本北美護照,比踢自己的母親下懸崖更困難。」我告訴這位美籍華人型妹。
「為甚麼?」型妹張大嘴巴:「我不喜歡布殊,不等同我不喜歡美國,不像你們HongKongChinese,愛中國,就是要熱愛PresidentJiang吧?」
「現在是胡總書記,你過時了。」朋友補充。
「對,是Hu吧?」型妹使勁索一口煙,擺擺手:「誰也好,總之是你們的領袖。」
我側着頭,欣賞着這位小表妹。她才十八歲,讀華盛頓大學一年級,花樣的青春,霧般的年華,真是幸福。「但是有很多你們這類人。」我笑笑說:「像你一樣,老婆孩子住在北美,心中很仇恨美國的制度,他們來香港,反對美國的制度,對於他們,一本北美洲的護照,只是一本旅行證件。」
Elaine的表妹沒有聽過這樣的新鮮事,幾乎尖叫起來:「這怎樣可以?我們都宣誓過的,忠於美國的憲法,如果美中開戰,這些人會幫哪一邊?」
看見小妹妹如此大鄉里,我覺得有必要協助她拓展國際視野,「加拿大和英國的護照,還可以放棄一次,因為英國人很精明,撤出過許多殖民地,他們知道要把許多本地的精英留下來,打進獨立後的政府。許多殖民地獨立之後,沒有那麼看得開,一定排斥拿英國護照的人,因此,英國人教他們:在一生之中,國籍可以必要時放棄一次,進對方的政府服務,等到獨立之後的民族主義政權,不知甚麼時候發神經了,進行革命大清洗,這些人將來還可以拿回國籍,英國和加拿大都這樣,請問貴國呢?」
「但英國人深沉得多,」我又說:「他們懂得放長線,釣大魚。」大家哈哈笑了起來。
「這樣好了,」一個朋友大叫:「領了國籍,為了本國的政治好處又退回來的,把人家莊嚴的公民權當做混吉,領了又放棄,填幾十張表,浪費行政成本,罰他一百萬元退籍費,就不敢亂混吉了。」眾人拍手,都說是一個好主意。「把入籍當做混吉,」我告訴小妹妹:「這是你所說的許多Chinese的一種動物求生本能呢。」大家又笑作一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