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火與腎火 - 李怡

聖火與腎火 - 李怡

三天前,《蘋果》「網上中國」報導,江蘇省淮安市一家藥店新近推出一種壯陽藥,名為「奧運腎火」,與「奧運聖火」僅一字之差。雖一字之差,但普通話「聖」、「腎」幾乎同音(漢語拼音一為Shez,一為Sheng),若非特別注重發音,「聖火」讀起來與「腎火」就一般無二啦。
推出此藥的人,以「腎火」喻「聖火」,不知是誤打誤撞呢,還是匠心獨運?還真的是一語中的呢。奧運聖火的傳送,的確激發國人不少腎火,使許多人的腎上腺素急升,民族主義情緒高昂,一會兒激罵卡弗蒂,一會兒衝擊家樂福。接着又來了個悲慟人心的四川地震,更激起陶傑所稱的「震後躁狂症」,網民紛紛搜索「不夠愛(中)國」的中外人士,包括被認為捐錢少了的運動明星和藝人,更指向「在中國發大財而不捐款的鐵公雞」,如「可口可樂、肯德基、麥當勞、諾基亞……」,說要「共同抵制」。又在Facebook設一個叫「莎朗史東冷血言論」小組,狂罵「冷血」、「喪盡天良」。正如專欄作者徐岱靈前天在AM730上說,「大家的情緒被忽地扯高拉低,結果理智躲到枱底」。
這種從奧運聖火刺激出來的是亢奮,而不是興奮也不是悲憤。亢奮是失理性的,稱之為「奧運腎火」實在恰如其份。
正是同樣的亢奮,在「9.11」事件震驚全球時,中國網民有人說「回教徒炸得好」,04年穿梭機重返時解體,中國網民又歡呼:「哈!美國宇航局給咱們中國人送上份厚禮!」這種亢奮在中國網民心中,自然不是「冷血」。
我一直在想,這種躁狂是怎麼產生的?壯陽藥「奧運腎火」提醒我,這是長期生活在專權政治的環境下,所造成的欠缺包容的意識形態。基辛格有一句名言:「權力,是烈性春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