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退選 挾1800萬普選票作籌碼<br>希拉莉爭做副總統

未退選 挾1800萬普選票作籌碼
希拉莉爭做副總統

奧巴馬宣佈當選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後,希拉莉只致電祝賀,沒有即時認輸,在政治集會上也沒有宣佈退選,只說會諮詢支持者及黨領袖意見,再決定未來路向。希拉莉強調自己有近1,800萬選民支持,普選票比奧巴馬還要多,令人揣測她是挾民意向奧巴馬施壓,夥拍她競選,與共和黨的麥凱恩對決,力爭成為首名女副總統。

南科他州和蒙大拿州的最後兩場初選結束後,希拉莉與丈夫克林頓及女兒切爾西,回到紐約出席集會。支持者得悉希拉莉落敗後都很傷心,但希拉莉仍一臉堅強地說:「這是一場長期競賽,我今晚不會有決定。未來幾天,我會諮詢支持者和黨領袖,找出對我黨和國家最有利的方法。」她呼籲支持者在她競選網頁留言。
希拉莉雖然不認輸,也不忘讚揚對手:「奧巴馬使更多美國人關心政治,使民主黨和美國民主更強大及充滿生氣。」她承諾會協助奧巴馬在11月大選中,擊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

對密州初選結果上訴

希拉莉不認輸,一邊對做副總統候選人持開放態度,另一邊找助手埃利特(MoElleithee)放風,不排除就民主黨規則委員會對密歇根州初選結果上訴,「希拉莉仍是總統參選人,她仍在為取得提名努力,未來數天她會盡力向超級黨代表拉票,然後把得票計算在內。」
雖然初選完結了,但希拉莉挾近1,800萬張普選票作為籌碼,她將可討價還價,以民意應受尊重為理由,迫奧巴馬邀請她做副總統候選人,若奧巴馬不邀她做競選拍檔,就難以向她的支持者交代。首位女總統夢碎,但仍力爭做首位女副總統,一旦成功,也可迫使奧巴馬更關注醫療保健問題。
對於「奧希配」這個夢幻組合,民主黨很多人表示贊成,認為奧巴馬欠缺了女選民和低下階層白人選民支持,希拉莉正有這個優勢,可互補不足。但奧巴馬陣營有不少人對「奧希配」有微言,他們只推說待提名戰結束後,才考慮合作建議。

球星莊遜助選

逾四成選民反對奧希配

事實上,奧巴馬找希拉莉拍檔相當頭痛,一來她有大批擁躉支持,假如奧巴馬另找別人做拍檔,希拉莉的支持者極可能在11月大選中投向麥凱恩一票;二來逾40%選民反對克林頓王朝重返白宮,再加上雙方五個月來鬥個你死我活,攜手建立互信組合成疑。
奧巴馬若不找她做拍檔,希拉莉將要為自己的未來作好準備。她大可離開政壇從商,利用人際網絡搵真銀,但對於充滿政治野心的她來說,這個可能性不大。分析家相信,她會繼續做多四年參議員,力爭明年取代里德(HarryReid)做參議院多數派領袖。希拉莉最樂見的是奧巴馬在11月大選中落敗,屆時她就可以以王者自居,成了問鼎2012年大選的熱門候選人,繼續為首位女總統夢而打拚。
路透社/美聯社/法新社/美國廣播公司/英國《衞報》

再施淚功拉票

希拉莉落敗原因

希拉莉去年宣佈參選,自以為必勝,結果被政治新星擊敗。政治分析家綜合過去五個月的選情,得出希拉莉敗選的原因,就是策略失當,一開始錯估形勢,再低估對手奧巴馬,以致鎩羽而歸。

‧只着眼搶攻大州

自詡必勝,決定採用震懾(shockandawe)策略,輕視艾奧瓦州和新罕布什爾州的重要性,將大部份資源集中在大州,以為在2月「超級星期二」中橫掃大州,就可奠定勝局。豈料首仗艾奧瓦州黨團會議的得票率排第三,無敵神話被戳破,到了「超級星期二」,被奧巴馬在全國代表票反超前,此後就一直處於捱打狀態。

‧沒正視選民求變心態

早在去年夏天,艾奧瓦州的前線助選員已向希拉莉報告,該州選民求變心態極強,但她和競選大腦佩恩(MarkPenn)卻沒有理會,堅持沿用「力量與經驗」口號,令選民覺得她是維持現狀的產物,於是紛紛轉投奧巴馬懷抱。

‧未能建立基層組織拉票

自以為必贏,忽視基層組織的拉票作用,僅靠本身知名度和廣告宣傳,對艾奧瓦州黨團會議掉以輕心,在會議舉行前一周才進行拉票。反觀奧巴馬一早和全國各地學生領袖會面,又借助Facebook建立網絡,在全國建立志願軍動員支持者投票。

‧沒應變方案

初選開始一刻已輕視奧巴馬,以為在「超級星期二」中可一舉擊敗他,所以一直沒制訂B計劃的應變方案,當「超級星期二」無法大勝,就不知所措。

‧形象欠討好

希拉莉形象過於剛硬,一直不肯就當年支持伊戰道歉,得罪不少選民,加上她欠「人性化」,演講似說教,年輕選民覺得她似家中嚴母。雖然他屢施淚功軟化形象,但其後又誇大1996年訪問波斯尼亞遇險的情景,到了最後更詛咒奧巴馬或被刺殺,選民覺得她不誠實和過火。

‧克林頓成負資產

希拉莉打着「買一送一」,希望夫婿克林頓可以幫一把,但追求變革的選民不要「克林頓王朝」,加上克林頓助選時頻頻失言,明罵暗諷奧巴馬是「那小子」,得罪黑人,令黑人票流向奧巴馬。

‧比例代表制不利希拉莉

美國總統選舉或共和黨初選,都採用「勝者全取制」,但民主黨偏偏懶民主,初選採用比例代表制,遇上今次兩雄勢均力敵,即使希拉莉贏了大部份人口大州,卻不能囊括全州的代表票,而是要跟奧巴馬瓜分,以致選得辛苦,最終無法扭轉敗局。
美聯社/德新社/英國《獨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