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挺延時交易准沽空<br>業界憂散戶難參與 僅大戶得益

證監挺延時交易准沽空
業界憂散戶難參與 僅大戶得益

【本報訊】以競價方式進行的延時交易時段改革之聲不絕。繼港交所(388)行政總裁周文耀前日指,研究加入沽空機制,證監會行政總裁韋奕禮昨日認同,這有助提高市場流通性,不失為穩定時段的一個方法。 記者:羅嘉銘 黃武榮

不過,市場人士普遍批評,沽空機制未必有效,因沽空僅㩒低過份升幅,難挽股價暴瀉,「何況不是所有股份准玩沽空,卻令本港出現兩類市場」。專家建議將舊制略為改善,將過去收市價以3時59分起一分鐘5個按盤價中位數而定,擴至10分鐘計算定價,變動雖少,但有心人「嘜價」成本卻激增。

專家:改善舊制已可

港股上周五的延時交易「亂晒龍」,證監截至昨午4時止共接獲55宗投訴,另有33宗查詢。韋奕禮昨出席公開場合時表示,證監認同港交所的說法,即與MSCI指數大規模調整有關。被問及當天是否有人造市,他指仍在搜集資料,一切言之尚早。但他相信,未來每逢指數調整,股價均出現波動,相信市場仍要時間適應新機制。倘在競價時段引入沽空機制,「股價升得太高時,可沽空令其回落」,惟證監未定會否放寬限價沽空。
保障投資者協會會長呂志華指出,散戶一般較難參與沽空,「沽空要先借貨,成本高,最終僅大戶得益。何況港股僅500多隻股份可沽空,是否意味其他中小股份被「嘜」到開巷也可?」他認為,若衍生產品月結收市價參考期指以全日平均價計算,有效減少造市行為,「香港窩輪成交全球第一,收市價急跌令引伸波幅縮水,影響深遠」。

葉志衡表示,引入相對複雜的「隨機收市選擇」機制,會對市場影響很大。李潤芳攝

港交所不贊成囗機定價

本周五恒指換馬將是收市競價制度一大考驗,但過往兩日競價時段成交維持20億元。針對延時成交急增時易被「嘜價」漏洞,現時各地交易所均有優化措施,港交所前獨立董事DavidWebb亦建議採用「隨機收市選擇」RCA機制,但港交所現貨市場部主管葉志衡昨回應指,過去數日競價收市前一兩分鐘內,未見大量抽盤,引入相對複雜的RCA,對市場影響很大。
中大財務學理學碩士課程主任蘇偉文稱,實行RCA或容許沽空皆可行,亦可成立莊家制。他指不同制度皆有漏洞,要作全盤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