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以黑人膚色成為美國總統候選人,是美國立國232年以來的第一次,不能不說是歷史性。而奧巴馬能創造歷史,正正是一個美國夢的說明。
一個主流國家,有少數民族人士當上政治領袖不多。在白人國家中,法國最能接納少數族裔,國家足球員差不多都是非洲裔移民,但2005年和去年,法國巴黎市郊仍爆發了火紅的種族騷亂,黑人青年訴說受盡歧視。
奧巴馬是黑人和政治新人,選總統本來被看低一線。但希拉莉也男人緣薄,男選民和新一代選民都怕了她苛嚴媽媽的形象,巴辣、巴渣、巴閉,那管她能力強,慣了自由的美國人卻不受她一套。
女性增參選意欲
奧巴馬大選能否擊敗麥凱恩是未知之數,但肯定是名留青史。因為美國140多年前為解放黑奴而爆發內戰,即所謂南北戰爭(1861-1865年),至今只不過一個半世紀之後,當時被人解放的黑奴後代,竟然成為美國政黨總統候選人。
黑奴後人變成國家主人,正是體現了美國民主精神──人人生而平等,只要獲得選民支持,黑人也可以上位做總統,林肯總統當年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
奧巴馬勝出帶來的啓示,是自由民主之下,人人都有機會,以後美國的女性,有色人種或非主流宗教人士都可能挺身而出,參與角逐各種選舉。美國少數族裔的政治冷感,可能在奧巴馬之後突然消失;美國維護少數族裔的平權措施,也可能逐漸可以廢除。因為黑人突破了種族籓籬了。
賴斯跨黨派祝賀
不過,奧巴馬能否順利在大選勝出,則是另一次的考驗,因為奧巴馬只獲得黑人和拉丁裔工人的主要支持,但白人對他有所顧忌,所以他選擇副總統候選人也花費精力,如果選對搭檔,就會有乘數效應,如果找錯拍檔,登上權力頂峯改變美國、改變世界的機會就泡湯。
無論如何,奧巴馬創下歷史,美國首位黑人女國務卿賴斯也跨越黨派祝賀他。她在國務院說,「美國是一個非凡國家」,「我們現在看見"WethePeople"(吾人全民)對我們所有人開始有意思。」
本報記者
奧巴馬成長路
1960年代,奧巴馬與他的母親鄧納姆。
美聯社
1970年代,奧巴馬的母親鄧納姆改嫁,帶着9歲的他(右),與印尼籍繼父蘇托羅和不足1歲的胞妹在耶加達合照。美聯社
1972年奧巴馬(後排左三)在美國檀香山一間私立小學讀五年級時,與同學合照。
美聯社
1977年奧巴馬(第二行中)與中學籃球隊隊員合照,他最愛打籃球。美聯社
曾到哈佛大學修讀法律,這是奧巴馬當年手執《哈佛法律評論》留影。美聯社
奧巴馬曾於芝加哥大學法律學院任教。美聯社
1992年10月18日,奧巴馬與米歇爾舉行婚禮。美聯社
黑人在美國奮鬥史上里程碑
‧1619年:首名黑奴抵達維珍尼亞州
‧1808年:禁止輸入黑奴
‧1863年:林肯總統在內戰期間解放黑奴
‧1865年:內戰結束,美國修憲廢除奴隸制,三年後再修憲,給予黑人公民身份
‧1870年:黑人男子獲投票權
‧1896年:最高法院裁定種族隔離合憲,為南部實施種族隔離政策鋪路
‧1948年:杜魯門總統廢除軍隊內部種族隔離政策
‧1955年:阿拉巴馬州黑人婦女帕克斯(RosaParks)在巴士上拒絕讓座給白人被捕,馬丁路德金發起一年杯葛運動
‧1963年:馬丁路德金發表《我有一個夢》演說,翌年獲諾貝爾和平獎,1968年遇刺身亡
‧1964年:詹森總統簽署民權法
‧1966年:布魯克(EdwardBrooke)在麻省當選內戰後首名黑人參議員
‧1967年:詹森委任馬歇爾(ThurgoodMarshall)做首名黑人最高法院法官
‧1990年:懷爾德(DouglasWilder)在維珍尼亞州當選首名黑人州長
‧2008年:奧巴馬成為歷來首名黑人總統候選人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