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H5N1禽流感威脅人類11年,醫學界一直束手無策,未找到有效治療藥物,死亡率高達八成。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利用雞尾酒療法,混合抗流感病毒藥物及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同時抑制病毒及超級發炎反應,結果有逾五成染病老鼠生存,生存率是單一藥物的四倍,該系系主任袁國勇估計可把病人死亡率減至兩成。
發炎最難對付
本港於97年出現全球首宗H5N1禽流感個案,當時共有18人染病,6人死亡,至今已蔓延全球共383人感染、241人死亡。
袁國勇表示,部份地區的病人死亡率高達八成,「呢10年我哋一直搵唔到方法去醫,點解咁難醫?係因為個病毒會搞到啲病人發炎發得好厲害。」
他解釋,感染H5N1病毒後,病人身體會出現「細胞因子發炎風暴」(cytokinestorm)反應,身體各器官尤其是肺部會出現嚴重發炎,即使使用抗流感病毒藥物,例如金剛胺或特敏福,就算能夠抑制病毒,也無法控制超級發炎反應,以往曾使用類固醇抗炎,卻同時連病人的免疫力也被抑壓,結果不少病人死於炎症引致的器官衰竭。
該系研究混合抗流感病毒藥物樂感清(成份名稱扎那米韋)、治療痛症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塞來考昔(Celecoxib),和用於腸炎的美沙拉秦(Mesalazine)進行雞尾酒療法,研究先把老鼠注入高於致死劑量病毒1,000倍的H5N1病毒,待老鼠感染後48小時,才進行治療,一組注射單一的抗病毒藥物樂感清,另一組則注射三種藥物。
以老鼠作實驗
結果發現單一抗病毒療法,只有13.3%老鼠生存,混合治療的老鼠生存率則為53.3%,老鼠生存時間也較長,證實這種療法有效對發炎風暴反應。若應用於禽流感病人身上,估計死亡率可由現時最高的80%減至20%。
袁國勇強調,雖然此乃老鼠實驗,但無論是病毒數量及治療時間,都是模擬人類感染情況,「啲老鼠喺感染之後兩日至畀藥,就好似人咁,病咗一至兩日至睇醫生。」加上採用的三種藥物均屬現行藥物,故若有需要可應用在禽流感病人及嚴重發炎的流感病人身上,但樂感清現時只有吸入劑,未來或需要配合生產針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