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情意錄 - 渣估

六四情意錄 - 渣估

八九年,我十多歲,縱使曾讀中史,也只因要應付考試,從沒讀出興趣來。像我這種對自己國家歷史漠然的人,為數以億計。
成長於殖民末期,長輩都辦移民。中一時,最要好的同學移民美加,我才隱約體會到自己香港人的身份。父母曾和我談移民,可能他們太「民主」了,讓我留在英國,他倆則移民加拿大。因地緣和年紀關係,大陸於我像火星,日常生活中從來不想它,閱報也甚少看內地新聞,直至八九年。
當時我不在港,看BBC才知有百萬人上街。直至收到父親寄來剪報和一紙眼淚,才曉得激動,致成績也「滿江紅」。暑假回港,只要是民運的圖片和文字,我都不放過,因不想對這段歷史茫然。
那年還買了佐丹奴的愛國T恤、《文匯報》的《血洗京華實錄》、盧冠廷的《1989》,和黃霑的《HKX'mas》,這些在大陸都是禁品,可惜今天已全丟失。
曾以為,失望源自期望,豈料即使對中國沒期望,六四也給我帶來綿延的失落,因為時光正流向九七。
父親幾乎每年都參加維園的燭光集會,去年今夜我們坐在球場,我側望父親的白髮和壽斑,對他的「心繫家國」甚為憐憫。我在人群中拿着蠟燭,在一片光明海裏,感嘆歷史悠悠,人世渺渺。幾許年輕人,未嚐遍世間的欲樂歡愉、未馳騁情感的日暮邊陲,便葬身歷史,內心像下了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