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維園見<br>天安門母親丁子霖的呼喚 何時下半旗悼六四

今晚維園見
天安門母親丁子霖的呼喚 何時下半旗悼六四

【本報訊】5.12四川大地震的一星期後,全國國旗都降下了;六四事件過了19年,天安門的孩子還是死得不明不白。奧運聖火傳遍黃河南北了,六四薪火還是只能在香港冷冷點燃。今天沒有陽光,只有燭光,一年一度,無論雨怎麼打,維園還是會亮起無言的星火,直至五星旗會為六四死難者徐徐降下。今晚8時,維園見。記者:蔡元貴、雷子樂、白琳、林俊謙

「5月31日那天,我所屬警區的警察打電話找我,問我今年六四有沒有公開信發表。我告訴他沒有,只透過他向中央最高領導人提出一個問題:國旗甚麼時候為我們死去的孩子降下?」天安門母親運動發起人丁子霖接受本報長途電話訪問時說。
19年前的今天,解放軍血腥鎮壓在天安門廣場和平示威的學生,丁子霖的兒子以及無數年輕人無辜死去。19年來,這些孩子的母親年復一年的等待,等待平反六四,為孩子討回公道。5月19日,中央政府下令全國下半旗,哀悼大地震。天安門母親認為,六四死難者也應該同樣得到舉國的沉痛悼念。
丁子霖說:「從5月19日,全國下半旗哀悼地震死難者那天起,我們一群媽媽就聚在一起,提出這個願望。我們不是白白等待,我們要通過努力,爭取這一天的到來。」

「一枝燭光兩種悼念」

丁子霖與丈夫蔣培坤昨晚11時許,聯同數名六四死難者家屬,到北京木樨地的路邊,燃點蠟燭致祭,現場有大批公安人員監視,但未有上前阻止。丁子霖的兒子是於89年6月3日晚上11時許,在木樨地中槍死亡,當時他年僅17歲。
在今晚8時舉行的燭光集會,將會播放另一位天安門母親徐玨的錄音帶,提出為六四死難者下半旗致哀的良知呼喚。徐玨的兒子吳向東,生前是北京儀器儀俵職工大學企業管理專業三年級學生,89年6月3日晚11時被解放軍槍殺,頸部中彈,延至6月4日不治,遇難時只得21歲。
「一枝燭光,兩種悼念!」支聯會主席司徒華表示,今晚的燭光集會有雙重義意,既悼念在六四事件犧牲的民主烈士,也哀悼四川5.12大地震的死難同胞。支聯會全年約八成收入都是來自每年的燭光集會籌款,但今年會將所有獻款捐給四川同胞。

民調:半數人促平反

一群香港大學學生則替校園內太古橋的六四標語重新髹漆,學生會外務副會長余梓聰說,今年參加六四遊行的大學生人數很少,顯示年輕人對六四認識不足。港大學生會計劃結集六四文章成書,加深同學對這件歷史大事的認識,「今日出席呢個六四悼念活動,一個內地生都冇,因為佢哋驚日後返到內地會被秋後算賬。所以香港嘅學生,更加應該珍惜呢個自由表達嘅權利。」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調查顯示,支持平反六四事件仍屬香港人主流意見,支持度為49%,不支持的則佔26%。平反六四的支持度比去年下降,民意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認為,與奧運熱潮及四川地震有關。

今日悼念「六四」19周年活動

時間:下午4時
活動:地震天災.六四國殤座談會(講者包括城大教授鄭宇碩、學聯秘書長李耀基、支聯會常委陶君行)
地點:維園5號足球場

時間:下午5時
活動:紀念六四作品展
地點:銅鑼灣時代廣場

時間:下午7時
活動:天主教六四祈禱會(陳日君樞機出席)
地點:維園音樂亭

時間:晚上8時
活動:燭光集會
地點:維園足球場

大會建議衣着:黑色衣服
今天天氣:部份時間有大雨及幾陣雷暴
資料來源:支聯會、天主教團體支援中國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香港作動、天文台

他們沒有忘記六四

陳清華 目擊六四屠城港人
「今晚一定去維園!最近我成日去醫院探爸爸,腦海不斷浮起19年前嘅血腥景象。當時我喺北京崇文門嘅醫院,見到門口、大堂、走廊、地下、病床上都放滿死傷者,四圍血迹斑斑……解放軍開槍鎮壓係事實,六四就好似中國嘅一個大傷口,政府一日唔道歉,傷口一日都唔會埋口。」

林嘉嘉 19歲中大學生
「我喺1989年出世,初中時第一次跟家人參加六四燭光集會,但係嗰時都未好清楚六四係乜,只係知道有班學生冇咗條命,好慘。直到預科時期,偶然上網睇到『天安門母親』嘅文章,睇完喊咗出來,然後再睇一啲紀錄片,先認識六四。」

蔡詠梅 開放雜誌執行編輯
「當年我都有採訪八九民運,每年嘅六四燭光集會,只要我喺香港,一定會出席……今年我嘅心情特別悲哀,睇到地震之後,國家下半旗致哀,但係當年犧牲嘅年輕生命,到𠵱家國家都未還佢哋一個公道。六四係一個堰塞湖,政府唔疏導,遲早會爆發。」

關振邦 支聯會19年義工
「我今年37歲,18歲嗰年開始幫支聯會做義工。每年6月3號夜晚,我會去到維園幫手搭棚、佈置舞台,風雨不改。不過咁多年嚟講,今次係風雨最大嘅一年。我仲好記得19年前睇住電視新聞,見到中國同胞不顧性命咁搶救中槍學生,嗰種人性光輝,畀我好大震撼。」

陳巧文 港大哲學系學生
「我覺得六四發生至今雖然已經19年,但六四一日未平反,我哋都應該繼續悼念同爭取平反六四。中國作為聯合國成員,有責任履行世界人權宣言嘅人權條文,我噚日將寫有相關條文嘅提示送咗去中聯辦,但佢哋無派人接收,我有啲失望,會喺今晚燭光集會繼續展示有關提示。」

陳喜偉 理工大學學生會會長
「我哋呢一代大學生,要靠老師或者上網認識19年前發生嘅事,可以咁講,大學校園悼念六四嘅氣氛,一年比一年淡化。不過對於我嚟講,六四犧牲嘅學生,關心國家挺身而出嘅精神,好值得年輕一代景仰。六四一日未平反,我一日都會繼續爭取。」

張義旺 內地藝術家
「去年6月4日,我在北京的河道上作行為藝術表演,我將一幅中國地圖不斷榨壓,象徵中國政府不斷壓迫人民。當時公安比圍觀的市民多,但我沒有被捕,也不怕被追究。為甚麼?因為在場監視的公安,根本不明白我在做甚麼!」

莫昭如 藝術活動策展人
「19年嚟,我冇放棄過平反六四嘅信念,因為內地一黨專政嘅本質,一直冇變過!四川地震後,北京對傳媒報道好似開放咗,但係你睇吓點解仲有咁多內地記者被囚禁、天安門母親運動個網站開咗三個鐘就被封。除咗去燭光集會,我喺黃昏仲會去時代廣場參加六四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