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是忠,曹操是奸?多得《三國演義》,香港人讀中小學時早就這樣地認定了。但日本人不是這樣認為,年紀越大越愛曹操這亂世奸雄。他們讀三國學做人,學權力抗衡,學身處在企業中不越權也不失勢。大人如此,年輕人也一樣,君不見眾多三國戰略遊戲中,智將懂行施法術大破對手,武將雙拳難敵四手總要靠軍師出馬。
李志清︰通俗故事當正史
「他們迷上的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的戲劇性效果,並非陳壽的《三國志》,甚至普遍將前者當成真實歷史看待。」90年開始與日本Scholar出版社合作,93年在日本推出了《三國志》漫畫的李志清,了解今日日本人是被三國的人物性格所吸引,這是拜羅貫中的聰明,將歷史改寫得這樣富舞台娛樂性,角色性格獨一無二,能吸引不同年齡層的觀眾。
清兒的書登陸日本好一段時間,但上年他在日本的火車廂內,仍見到一位年約40的男士在看他的漫畫。他還記得早兩年前,日本還有本月刊是專講三國,大約出了20期才完結,「在香港你不會見到有人如此認真看待。他們的做法是每期以一位角色做主題,找來不同的漫畫家畫該期主角的故事。我也試過幫他們畫,陳某的《火鳳燎原》未在日本推出單行本時,也在裏頭連載,後面有8至10頁是文字解構那個人物。」三國在日本真是會生金蛋的雞,一期只說一角色都能成書,不是每段中國歷史都能提供如此吸引的史料。「說日本人推銷力強,連動漫遊戲也是三國,但大前提都要這件貨品內容夠紮實豐富才成功。」
何故︰日本人學三國謀略
研究開日本文化的何故,也有過沉迷光榮三國戰略遊戲的時候,他自豪地說︰「最喜歡建立新君主,改名做織田信長和豐田秀吉等,用一隻Floppy記錄低10個不同遊戲進程,回學校再即場爆機給同學看。」年輕人都愛這重智謀的遊戲,老一輩就更崇拜文本中的三國謀略,他解釋日本人迷三國是有歷史背景:「日本昔日是小國罷了,是依附着中國這天朝大國,而且日本人口比起中國少很多,中國的大戰死傷萬計,對於他們來說中國的戰爭是震撼的事。所以日本在戰國時期,很多大臣將軍都去學漢文,原因是要學三國和孫子兵法中的謀略,學做人處世,日本的萬世一系其實幾似挾天子以令諸侯。」
時至今日社會,沒有戰爭,但曹操和孔明等依然是學習對象,因為謀略放在企業中依然適用,「曹操其實是個CEO,他不是大老闆但他掌握實權,日本人最想學習這點。」像日本過往歷史,萬世一系永遠只有天皇,大臣將軍互鬥爭權,但最終也是效忠他,打好份工。事實曹操和孔明即使才能多大,也沒有自立為王。
趙雲人氣急升
清兒和何故都發現在日本人心目中,智將遠比武將受歡迎,曹操、孔明是大熱。清兒說︰「在作畫前,日本方面是做足調查研究,發現10至20歲的喜歡武將如趙雲,20至30歲會是孔明,30歲以上一定是曹操,沒有劉備份。」他個人嫌孔明都太神化,曹操人性化很多,例如用IQ題考楊修夠經典。何故也認同︰「《三國演義》其實是諸葛亮的故事,功勞永遠落在他身上而非周瑜。至於劉備,不少人說他是真小人,他的漢室後裔身份一直備受懷疑。」不過陳壽也有可能將魏正統寫得特別好吧!相傳他父親是被諸葛亮所殺的。
至於眾武將中,趙雲近年特別受歡迎,關羽等香港熱門不入流。清兒說︰「其實只有華人社會將關羽視為神一樣崇拜,黑白兩道都拜他,日本人不會明白,也不會深究這人物。」何故又用上企業來講說︰「趙雲頗特別,其實正史蜀國沒有封過五虎將,他只是秘密警察、近身侍衞,多留在劉備身邊。大家都知他最長命,當加入一間公司時忠心得來是一生一世做到老那樣,很像現今日本社會。」聽起來有點道理,還以為日本人貪愛他,皆因向來不愛得個勇字的大隻佬將軍,難怪陳某的《火鳳燎原》將趙雲創作成虛構主角燎原火後,成功打入了日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