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中信國金(183)私有化的消息刺激,一直被市場憧憬私有化而舞高股價的工銀亞洲(349),昨日逆市勁升7.89%至22.55元,創出97年9月以來的11年新高。證券界相信,短期而言,工銀亞洲私有化概念,仍屬投機炒作藉口。
市場估計,觸動大股東工商銀行(1398),未來私有化工銀亞洲的動機,除非後者股價大幅偏低於資產淨值(undervalued),或集團對後者業務重新定位,若工行在港進行新的併購行動,並引發架構整合,才有可能私有化工銀亞洲。
建銀國際高級分析員黎少霞表示,工行與工銀亞洲規模懸殊,工行在港上市後,更引發外界質疑投資者既持有工行,覬覦工銀亞洲的價值何在,於是憧憬集團一是壯大工銀亞洲,不然便私有化。
暫無逼切需要
受工行早前競投永隆銀行(096)及憧憬與工銀亞洲合併影響,她指出,後者股價早前已累積一定升幅,除非現價無法反映價值才有逼切私有化需要,而維持母子兩行各自上市,亦有利於集團可按中港不同業務比重,作出靈活發展及資金安排。
過去工銀亞洲管理層,曾多次重申工行並無私有化該行計劃。目前本地市場中,同系母子均擁有上市平台的銀行,除工行及工銀亞洲外,尚有中行(3988)及中銀香港(2388)、大新金融(440)與大新銀行(2356),但上述兩間子銀行私有化的機會極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