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提前解凍油價惹民怨 - 譚文傑

兩岸三地:提前解凍油價惹民怨 - 譚文傑

由於國際油價高漲,許多新興市場均藉冬天用油高峯期,凍漲油價,暫緩企業及民生壓力。然而,自今年初,國際油價上升速度與幅度遠高於預期,巴西、印尼、馬來西亞等亦傳出調漲油價的訊息。台灣方面則因汽柴油價低於鄰近市場,回歸浮動油價機制早成馬政府財經團隊一致看法,惟行政院為抵制民眾囤油的舉措,臨時決定提早5月29日(即原定計劃前五日)調漲,導致民眾對此突發性政策感到不安,新政府執行重大政策時的手腕與魄力受到考驗。

國家補貼面臨瓶頸

不過就投資角度而言,油價調漲意義在於亞洲國家補貼油價的做法將逐漸面臨瓶頸,一些貿易處於相對弱勢的國家在龐大財政壓力下,高漲的油價恐怕會吃掉1%、2%經濟成長率,長此以往將使燃油補貼無以為繼。因此,能源價格高漲會否使「金磚四國」神話一戳即破,是兩岸三地股市躊躇不前的主因。
補貼油價無疑變相鼓勵高耗能產業忽略節能,無益於改善能源使用效率。廠商基於預期心理,囤積市場上可能已供過於求的物資,加上歐美經濟走疲,令亞洲過去吸引西方前來投資的成本不再低廉,企業要求政府控管油電價格,放鬆貨幣政策的願望亦越加殷切。凡此種種因全球化而衍生的經濟結構性問題,皆牽一髮動全身,未來不僅挑戰亞洲各國家領袖的經營智慧,也將使投資者再度認識新興市場的投資風險,不可不防。

通脹衝擊投資市場

短期而言,通脹對投資市場的衝擊依然持續,而且市值佔台股二分之一的電子板塊,處於產業淡季,故預期台股短線仍會調整;然而,台灣一向以外滙儲備名列世界前茅見稱,在產業進行結構性調整的同時,紮實的經濟根基將有助增加轉彎餘地。筆者預期,受惠台灣新政府啓動國家建設帶動內需,其基本面相對其他亞股仍然穩健。

http://trade.fub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