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地震專版<br>萬人搜索 直升機殘骸

四川大地震專版
萬人搜索 直升機殘骸

在救災途中失事的解放軍米-171直升機和機上19名人員,至今音訊全無。當局昨日將搜救人員增至萬人,配合直升機展開陸空聯合搜查,重點區域則進行地氈式搜索。據稱,肇事直升機上沒有配備特別救生設備,有機上人員的手機在肇事後能打通,但無人接,估計機上所有人凶多吉少,甚至不排除飛機殘骸被山泥掩埋。

肇事的米-171直升機在上周六下午失事後,至昨日已超過兩日,當局決定擴大搜索範圍,並將搜救人員增至一萬人,成都軍區抗震救災聯合指揮部總指揮、成都軍區司令員李世明昨日上午已抵達映秀鎮,現場坐鎮指揮搜救失事直升機。

村民聞巨響目睹煙霧

有不少群眾向政府反映,肇事當日下午3時,在離映秀鎮約20公里的漩口鎮趙公山一帶看到直升機飛過,隨後聽到響聲,並看到煙霧。專家也分析,直升機從理縣到成都的航線要經過這裏,飛機在2時57分失去聯絡,迫降或者墜落應是3點左右,根據時間和飛行速度的分析,肇事地點也應該在這一帶。當局因此將映秀東南方向至漩口鎮一帶列作重點搜索區。
濟南軍區救災部隊出動1,240名官兵,分成八個小組,對直升機疑似失事地域展開地氈式搜索。據稱,部份重點區域的搜救小分隊,已帶足一周亁糧。

機員手機接通無人聽

在直升機失事後,汶川抗震救災指揮部一直通過無線電以及手機試圖與失事直升機聯絡,都沒有回應,但機上其中一個成員的手機仍能打通,卻無人接聽。
由於肇事直升機上沒有配備特別的逃生設備,因此對於直升機在崇山峻嶺中失去聯絡,擁有豐富直升機飛行經驗的總參陸航部部長馬湘生判斷,失事飛機和機上人員凶多吉少。
「飛機遇到強氣流,失去動力,像樹葉一樣隨風飄蕩,到底飄到那裏無法確定。」有在前線搜索的解放軍軍官稱,由於失事地域為高山峽谷地帶,地形複雜,森林茂密,搜救難度很大。而肇事直升機是軍綠色的,掉在自然原始森林中也不容易被發現。而高山地形複雜,加上存在山體滑坡造成飛機被埋的可能,令搜索行動更艱難。
直升機失事後,搜救隊曾接報兩處疑似發現直升機殘骸地點,其中一處位於漩口鎮趙公山頂,一隊解放軍靠鎌刀開路,攀附灌木爬上山頂後,發現現場一片大石頭附近閃亮的白色東西,只是倒塌建築,並非飛機殘骸。
新華社/《南方都市報》

羌族機長 周恩來親自挑選

「盡最大能量,把飛機(功率)發揮到極限,把咱們飛行員的操控(能力)發揮到極限!」失事直升機機長邱光華日前接受中央電視台訪問時,坦言在山谷飛行救災困難重重,出發到災區後,都是靠飛行員到了上空以後,判斷、觀察是否適合降落或在那裏降落,把人和飛機的能量都發揮到極限。

成都軍區八成機員是徒弟

51歲的邱光華是羌族人,他是在1974年由周恩來總理親自挑選的首批少數民族飛行員之一。
具33年飛行經驗,飛過六種機型,安全飛行已長達5,800多個小時的邱光華,制服上胸口繡着紅色T字,代表他是中國特級飛行員。而在成都軍區陸航團中,近八成的飛行員都是他的徒弟。
邱光華原本再過10個月就可以退休,但地震後仍然積極請戰,與另四名機組人員投入抗震救災共飛行63架次。
邱的家鄉在茂縣南興鎮,兩間房屋都倒塌,年近80的雙親就住在災區帳篷裏,但他50多次飛過家鄉,都沒有前往探望。
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