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推行10年的母語教學導致本港學生英語能力大降,當年負責推銷該政策的前教育統籌局局長王永平首度開腔,指母語教學引發中中、英中等標籤效應,間接承認母語教學政策推行失敗。他認為,港府是時候重新訂定教育政策,推行雙語教學。
95年負責推行母語教學
去年7月退休的王永平,於95年至00年期間擔任教育統籌局(已改稱教育局)局長,任內負責推出備受爭議的母語教學政策。事隔十載,他昨日出席一個母語教學座談會時表示,97年推出母語教學政策原本是一件好事,但最終引起重大爭議,是因為推出得太突然,結果在教育界引起標籤效應。
形容自己已是一個「普通市民」的王永平強調,離開教統局已有一段相當長日子,沒有甚麼內幕消息,但相信2008年是一個重要時刻,去彈性調節教育政策;又指母語教學已經推行10年,是時候訂出一個新目標。
他表示,要推行英語教學視乎三大因素,包括教師水平、學校配套及學生水平,前兩項近年都有提升,但他未肯直接評論現時本港學生的英語水平。
他說本港應加強學生的兩文三語培訓,應該中英並重,所以未來應推行雙語教學,而中文教學最好是採用普通話,「因為普通話講同寫都一致啲。」他又建議學校可以列明那些科目採用中文或英文教學,讓家長選擇,又指本港學校應該仿效外國學校,讓家長旁聽觀課,了解教導子女的師資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