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方參與四川救災行動首次出現嚴重事故。一架解放軍米─171運輸直升機,前日下午由理縣接載受傷災民返成都途中,在映秀鎮附近因遭遇低雲大霧和強大氣流後失去聯絡。機上機組人員連同災民等共19人生死未卜。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下令組織力量搜救,當局派出逾4,000人展開搜救工作,昨日傍晚在斷岩山發現懷疑是肇事直升機殘骸。
肇事的米-171運輸直升機屬於成都軍區抗震救災部隊,前日下午1時由成都鳳凰山機場起飛,將數名第三軍醫大學防疫專家送到理縣後,當日下午2時20分,又接載受傷災民返航。當時直升機上共19人,包括五名機組人員、10名受傷災民、三名警察和一名醫護人員。
4000人趕往現場搜救
據悉,該米-171直升機返航時被編與另一架直升機同行。當兩架飛機飛至映秀鎮與銀杏鄉之間位置時,因局部氣候變化,兩機遭遇低雲大霧和強大氣流。中央電視台引述有關專家稱,肇事航路非常危險,出事地點屬「兩山夾一溝」的地形,兩山之間氣流對流非常劇烈,「有可能出現突然的切變風,造成飛機撞山或突然下沉。」據悉,兩機在肇事區域,突然有雲漫上來,能見度極低,由於這款直升機並無雷達導航設備,必須靠目視,兩機當時都採取升高閃避,但只有一架飛機順利返航,肇事的米-171直升機則在下午2時56分失去聯絡。
正在陝西災區的胡錦濤下令組織力量搜救,並委派中央軍委副主席郭伯雄前往現場指揮。至昨日下午,當局共派34支搜救隊,逾4,000人,分別在空中和地面進行聯合搜救。但由於出事地域能見度差,且森林茂密,搜救困難。其後搜救人員在映秀鎮和銀杏鄉附近的斷岩山,發現懷疑失事飛機殘骸,搜救人員連夜趕赴現場搶救。
事故發生後,解放軍救災部隊的直升機仍繼續執行運送物資和搶救傷員等任務。有參與救災的解放軍機師稱,今次救災工作刻不容緩,為了趕時間,直升機都以最高時速飛行,「很多飛機都飛(每小時)250至260(公里),感覺到這個飛機就是耗了本身的力氣。」據報,空軍直升機這次來回地震災場救援的次數為歷來最多。
肇事直升機五機組成員包括機長邱光華,羌族,51歲,特級飛行員,是中國培養的第一批少數民族飛行員,大校軍銜。另四人包括飛行員李月、空中機械師王懷遠、陳琳以及二級士官張鵬。自從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以來,該機組已經飛行63架次,運送救災物資7.3噸,共運載傷者54人。
本報記者
直升機救災途中失事過程
話你知:米-171用途廣 解放軍主力
米-171(milmi-171)直升機在1991年由俄羅斯研製而成,優點是用途廣泛,可進行搜索、消防、醫護、急救等工作,最多能運送37人,內部貨艙及外掛載重量達4噸,時速可達250公里。米-171裝備武器後也可作戰鬥直升機,每架售價約3,000萬人民幣,目前是解放軍陸軍航空兵主力裝備。
米-171在交通極為不便的高原地區大派用場,四川汶川大地震後,解放軍派出多架米-171直升機抗震救災,向災區輸送救災物資之餘,亦將傷者救離災區送院。中國陸軍航空兵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裝備,截至去年,已擁有逾150架俄製的17/171系列攻擊運輸直升機,在陸軍航空兵各團服役。有俄羅斯傳媒曾報道,中國在俄方的授權下,已進行了首架米-171組裝試驗,並計劃在今年生產至少20架米-171,零件由俄羅斯烏蘭烏德飛機製造廠提供。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