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ingwithmoney
在香港生活,要用香港玩法。這是一個經濟掛帥的時代,香港是這個時代的典型城市。在港生存,不談錢還是可以的,然而你不講,別人還是會跟你講。早前接受一位記者訪問,題目是《寫作》,我們談了一個小時,他完全沒有問過一題關於創作的問題,一題也沒有。他問的全是「在這裏當作家是否賺到錢?」、「如何才可以入大陸市場?」、「如果想當作家,該如何宣傳自己?」我很想打爆他的頭,但我沒有,因為他遲早會被「金錢」二字逼爆頭,逃不過自行引爆的命運。
這個遲早爆頭的記者,好像不能接受有人會在香港的機制下,運用另一種方法,做自己想做的事。在香港生活,除了用金錢玩法(目標就是錢錢錢),以及反金錢玩法(仇恨有錢人/努力擺脫錢錢錢),還有另一種玩法:借勢趁機——用別人的資源,卻不用他們的出發點,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況就像……我借你的錢,去做我自己的事,就叫做借錢玩法。以下是例證,就發生在上個周六及周日。
PlayingwithChristie's
上星期六,朋友早上致電:你是否不想在周六死去呢?哈哈現在就來灣仔,會展舊翼等,立即!結果,我在那裏度過了愉快的半天,那是佳士得拍賣行的展覽。由於在同日黃昏,首天拍賣正式開始,拍賣品於日間開放給公眾觀賞;所謂開放給公眾,其實是開放給潛力買家,就用這個「儀式」,好讓買家對當晚拍賣有點心理準備和壓力。展品包括中國當代最有名藝術家岳敏君、曾梵志、張曉剛、王廣義等等的畫作、AndyWarhol的《毛澤東》、中國書法、南亞藝術家的作品,以及珠寶拍賣品(是次焦點為18年來拍賣桌上最大——一顆超過一百卡——的有色鑽石),熱鬧非常。我甫進場,就看見劉鑾雄,現在你明白是那一種熱鬧了。
每件藝術品的名牌上,列明估計價值,讓你對它在市場中的地位有個梗概觀念。拍賣完成後,佳士得也刊登了廣告,因為拍賣品成交價刷新紀錄了。920萬、5,400萬、7,500萬,真夠極(sohardcore)。這一切,當然是商業活動,但我們能在別人的商業活動中,乘機得到欣賞藝術品真迹的機會,真幸福。香港佔盡欣賞藝術的天時地利——中國買家是藝術市場新星、中國當代藝術品成為國際焦點、香港藝術品零關稅……以致近年香港商業藝術活動特多;早前在藝術中心有Banksy,接着是ArtHongKong08,然後是佳士得拍賣展,在觀塘的OsageGallery,蘇豪變成主攻外籍買家的藝廊區……欣賞藝術,天時地利。
「藝術市場」與「藝術」有別,藝術品的價格(price),與其本身的價值(value),是兩回事。如果你只留意其價格,你所關心的是「藝術市場」,而非「藝術」。實情是,你不需要理會自己是否有能力擁有那些天價畫作,也毋須理會它們是否值那價錢,就只管全盤心神看藝術就可以了;這十年來,我在到訪這麼多美術館之後,得出的最大感受是:當你在看着它(一件藝術品)的時候,只有你和它在溝通,那段關係,就只有你和它,betweenYOUandIT,與世上其他事情,其他人,全沒有關係。今次展覽,很高興能夠看到蔡國強的真迹,感受最深的,還包括四川畫家郭偉的《浴室.四》;站在它面前,恐懼由心生……我很久也沒有見過有人如此憎恨人生了。無論如何,今次很高興能借勢趁機看藝術。你得明白,外國的美術館,比香港搞得好,政府的藝術活動,使人實感尷尬——香港本有的資源並不足夠,但由於太多外在因素所致,這個轉口港,忽然出現大量接觸世界級水平事物的機會。不用理會那商業的出發點,集中火力去得到你想得到的東西,只管用自己的玩法,Grabthethingandrun。
PlayingwithLanvin
借勢趁機例二。好,故事繼續。拍賣展翌日,話說我與朋友們準備看電影,卻還未開場,見有時間剩,走進Lanvin的店,開始八卦她今季的作品。一般人看衣服,通常都只想着兩件事:是否合我穿?價錢又如何?放下這兩個想法,就能看到更多。就如看藝術品,不去管「它值幾多錢,我又是否夠能力擁有」,將心神投放在藝術品本身,就能擴闊觀賞的領域。看見一條裙子,先不去想「是否關自己事」,就只欣賞它。Lanvin今季貨,你不妨進店親手把玩(sales姐姐們,那天打擾了),它被掛在衣架上,只能表現五成的美;輕握其裙襬,輕輕撥動,設計師原本想製造的飄逸感、夢幻感,這下你才能感受得到。它甚至大膽到,有自信到,整條裙子就只選用單一種顏色的布料,不需要用七彩或pattern來製造耀目的效果,本身的層次感,已是全部。今季玩ruffles,細看發現,全部披口,那條ruffles,彷彿亂縫在衣領上,六萬元的裙子玩這些,真是需要一點挑戰既定概念的勇氣。以上一切,單看媒體發放的天橋平面照,統統感受不到。
……還記得我們為何走進Lanvin?是因為「見有時間剩」。香港就是這樣有趣的地方,你有時間剩,可以用Lanvin來zip時間,因為呢,四圍都是名店。如果不因為憧憬遊人的潛力,在西九,根本不會有這樣一個商場,內裏還有一大堆名店。就在這片小小的土地上,如此「順便」,就能接觸到優質工藝品,不走進去欣賞一下,簡直浪費天時地利。
配合適當的方法和心態——就好趁他人在藝術市場賺錢的時候,你乘機欣賞藝術;就趁滿街名店的時候,你去摸那條裙子——你會發現,香港,真的很好玩。你走進去買,我走進去摸;你走進去toseeandbeseen,我走進去吸收知識。反正不是你做甚麼事,而是你抱着甚麼心態,去做同一件事。DamienHirst說:Artisaboutlife,theartmarketisaboutmoney.
我在想,HongKongisaboutmoney,livinginHongKongisaboutlife.
《核突褲人》連載第四十一回:
核突褲人卓韻芝artproject定名為《BornToBeAWitness》黐線用小畫家畫logo(-.-)
(M:如果大劉問你要咩你點答?核突褲人:IwantthewholeRussia.)
撰文:卓韻芝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本欄逢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