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十)<br>理財第一波:年報之現金流量表<br> - 李兆波

投資(十)
理財第一波:年報之現金流量表
- 李兆波

不知道讀者有否發覺,我不用金融機構的年報解釋,原因是此等機構的財務報表相當複雜,不是解說的好起點,更可能令你對年報失去興趣。
今期解說第三份財務報表,叫現金流量表。損益表表達一間公司的收入、支出及利潤,我再三強調利潤不一定等如現金增加,因為收入及支出均不是以現金來衡量。資產負債表表達一間公司在某日的資產、負債及資本。由於賺了錢不等如現金收益,因此要用現金流量表去看看現金的變化及來源。情況一如醫生要用不同的檢查去多角度診斷病人。

從多角度檢視公司

在大家樂07年度的資產負債表內,找到兩年的現金及現金等值項目,在07年及06年分別為5.47億元及5.6億元,減少1285萬元,但除稅前盈利是4億多元。要知道是甚麼原因,你可以參考第53頁的現金流量表(又叫現金流動表)。
此報表主要分為三大部份:經營業務、投資活動及融資活動。一間公司現金的增加有很多原因,可以是由出售東西、服務及投資,可以是由借貸或是發行股票而來。至於現金減少,可以是派股息,償還借貸。在經營業務方面,大家樂有5.2億元的現金流入,其中6億多是由營運而來,其餘的都是支付利息及稅款的流出。
投資活動的現金流入主要是由出售物業及廠房而來,更多的現金流出是用於添置物業、廠房及設備,用了近1.8億元。顯示了長遠投資,大體上賣資產能增加現金,但不可長久如此,因賣光了便不可能再賣,而買資產是減少現金,但能在未來帶來更多現金,是小財不出大財不入的道理。

小財不出大財不入

在融資活動,主要的現金增加是發行股票及向銀行借貸,發行股票不是年年都發生,但借貸就時常有。與出售投資一樣,借貸不是長久增加現金的方法。另一項是支付股息,共3.1億,為甚麼與損益表中的2.3億萬股息不同?下回分解。
香港浸會大學會計及法律系講師李兆波
mailto:[email protected]

李兆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