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屢創新高,不少投資者可能會問:「油價是否已見頂?能源股或能源基金,能否繼續買入?」貝萊德(BlackRock)旗下天然資源部的投資專家包卓能(RobinBatchelor)認為,能源股仍然有吸引的投資機會。
包卓能指出,目前油價急升,部份原因是投機者造成,但這並非主要因素,主要原因是石油市場目前的基本因素,對油價呈十分正面影響,例如需求增加及供應有限,因此投機者極其量是將利好誘因放大,加速油價上升。由於基本因素向好,能源股的前景仍然趨向正面及可觀。
供不應求無法解決
需求增加及供應有限兩項因素,是支持油價強勁表現的主要論點。究竟供求失衡對石油公司的前景可帶來甚麼啓示?包卓能表示,目前能源股較整體大市仍然出現折讓,因此我們認為,石油價格高企的因素,並未全面反映於股票估值上。
現時,分析員所採用的估值數據,遠低於石油期貨曲線所反映的水平。分析員目前在計算估值時,仍然採用長期油價約為70美元的數據作參考,但根據石油期貨曲線顯示,2015年前,油價表現很大情況下,不會跌破100美元。我們預期,隨着油價持續在歷史高位徘徊,石油股的評級將被顯著調升。
除了高企油價這因素未被反映外,新興國家的工業化進程,對能源所產生的強大需求,亦令能源價格獲得強大支持。數據顯示,中國現時的人均耗油量相當於美國1905年時的水平,當時福特C型汽車仍未大量生產,噴射引擎尚待研製。假如中國及印度的人均耗油量能增至美國目前水平,單是中印兩國,每日便需要1.6億桶石油,亦即是現時全球石油供應量的兩倍以上。這例子充份反映出全球對能源需求十分強勁,不會因為美國經濟放緩而受到太大影響。
毋須擔心油價見頂
還有其他因素亦同時影響油價走勢,例如:到期投產的項目延期、大型油田蘊藏量的減幅高於預期,加上石油輸出國組織兩度減產,令石油供應增長低於預期。此外,尼日利亞及伊朗政局漸趨緊張,亦加速市場對未來石油供應的憂慮。
包卓能指出,油價高企亦刺激「資源民族主義」的出現,在高油價的環境下,擁有豐富石油資源的國家往往希望能從石油業中賺取更大利潤,這情況令大型石油企業延遲或取消產油項目,並對供應構成明顯打擊。以俄羅斯為例,政府控制當地資產後,石油產量便持續下跌,在經歷十年的強勁增長期後,俄羅斯今年的產油量只能持平,委內瑞拉等其他國家亦因為政府干預,出現生產延期的情況。上述種種原因均是帶動油價持續站穩於高水平的因素,投資者毋須擔心油價是否已經見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