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本周反覆造好,但技術形態上尚未有真正突破,未脫好淡爭持的橫行整固階段,後市變數仍大,暫時不宜對美元是好是淡過於武斷。
表面上,美元反彈是油價自高位回落,以及經濟數據如耐用品定單勝預期及首季經濟增長向上修訂所帶動,而聯儲局官員的鷹派言論亦扶上美元一把,但筆者相信更大誘因來自其他經濟體系本身的隱憂,如法國消費者信心連續五個月創新低,歐元區消費信心急挫,以及三月份經常賬赤字大幅提升等。
要知道美元長期積弱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受雙赤(貿赤和財赤)持續惡化所拖累,如今美國的貿赤由617億美元急降至582億美元,反而歐元區經常賬赤字則由二月錄得75億歐元盈餘變成153億歐元的赤字,市場自然聯想到美國貿赤改善是受惠於弱美元,歐元區由盈轉赤則是強歐元拖累,歐元兌美元強勢因而逆轉,跌至1.55美元邊緣爭持。
經濟不振 澳洲難加息
澳元升見0.9655美元25年新高後無力再進,更退回0.96美元關口下,與預期脗合。澳洲剛公佈的首季商業投資意外下跌2.5%,與預期的增加3%大相逕庭,投資者揣測澳洲長達17年的經濟擴張或會畫上句號,澳元亦未能延伸升浪。
事實上,澳洲央行在七個月內四度加息以及澳元的超強勢,對經濟的打擊正開始浮現。澳洲的消費者信心已降至15年新低,按揭批核亦處於近三年最低水平,反映澳洲經濟未能在全球放緩的大氣候下獨善其身。澳洲央行剛剛才把今年經濟增長下調至2.5%,較三個月前的3%削減半個百分點,可見澳洲並無進一步加息條件,本月初會議上用了頗長時間討論加息,只是故弄玄虛。
筆者上周已指澳元不宜高追,但相對英鎊和紐元,澳元基本因素仍然略勝一籌,要吸納高息貨幣的話,澳元仍是首選,但最好等待較低價位才入市;反之,要趁高沽售,則可在英鎊和紐元之間二擇其一,政經皆不穩的英鎊,前景較紐元更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