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數68日
上世紀70年代,內地大城市滿街單車的畫面,代表天天向上的新氣象。今時今日,堵在北京馬路上的早已是新款房車;單車代表的那個匱乏落後的年代,應該是中國人想集體擺脫的集體記憶。偏偏有人反其道而行,要做北京的「自行車大王」,效法巴黎等歐洲城市,大搞新式出租單車服務,強調單車符合環保潮流,還準備今年八月,乘勢推出2萬部單車迎接奧運來客。 本報記者
王勇的出租單車公司有個古怪的名字,叫「貝科藍圖」,是BicycleRental的諧音。他經營的新式單車租賃生意,讓顧客到他們位於北京市內地鐵站口、商廈、酒店、公寓、大學的任何網點租車、還車。
王勇揚言,今年八月北京奧運期間,公司旗下的租賃點將增至100個,年底再增至200個,單車增至3萬部。
「我是自行車上長大的一代。」41歲的王勇說,他對單車有份特殊的感情。中國富起來,他也早已是有(汽)車階級,但他的車尾箱總放部單車,看到好的單車,他又會忍不住買下來。「汽車當然帶來了現代化的便利,但也同時影響環境,造成空氣污染。」
投放千萬搞出租單車生意
十多年前他開始搞出租單車的生意,主要以外國人為對象,卻因資金和科技未能配合,結業收場。三年前他捲土重來,至去年底投放到這盤生意的資金已超過1,000萬元。「我沒有把它當成純粹的生意,過去幾年在中國賺錢非常容易,若把錢投放在股市、房子,肯定已經翻了幾倍。」
他自認為這盤生意的社會意義大於「經濟意義」,有點飽暖之後想為社會做點事的意味。他承認,北京市的單車網絡和支援配套,不能跟法國、瑞典、荷蘭等城市相比,要推廣以單車代步也不容易,「現在在中國,會以你有沒有汽車來評定你是否成功。」
城市輕視「騎車人的路權」
30年前的中國,單車可是象徵富裕生活的「三大件」之一。但現在,「自行車代表髒、亂、落後,把車開進一些高樓大廈和新式公寓的門前,那些保安隨時把你轟走。」
王勇說,他「痛心地」發現,現在的城市規劃和道路設計越來越不重視「騎車人的路權」,要改變人們的觀念,首先要令他們相信,單車不僅可以代步,更是環保、健康和零排放的交通工具。
貝科藍圖的其中一個租賃點就在「奧運會服務飯店」北京飯店,佔有王府井路口的地利。新加入這個租賃點的員工是一位下崗的士司機,他為記者示範刷卡租車的手續。
臨時租車須先付押金400元(人民幣,下同)及100元使用費;以時租5元、半天(4小時)10元、一天20元計。換言之,租用一小時後還車,職員退回495元。若長期租用,可申請年費100元的貴賓卡,平均每日租金0.27元。
不過,在北京買部二手單車才一、二百元,先付400元押金租車看來並不化算。王勇解釋,他的單車是「品牌車」,經過拉力測試,安全有保障,而且停泊在租賃點有人看管,減低被偷的風險。
港女鐵人無懼空氣差
空氣污染是京奧的一大挑戰。奧運期間,北京市將採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實施私家車單、雙號行車,首鋼等工廠停產、地盤停工等,以改善空氣質素,估計屆時每日將有過百萬的汽車停駛,當局更鼓勵市民以單車代步。
萬米跑冠軍寧放棄參賽
不少外國運動員都關注北京的空氣質素,患有哮喘的奧運一萬米冠軍、埃塞俄比亞名將基比沙拉斯早前更表明因擔心北京空氣污染危及健康,宣佈放棄參加京奧馬拉松賽事。大有機會代表香港角逐京奧三項鐵人賽事的麥素寧也患有氣管敏感,但她認為,北京跟香港的空氣質素差不多,相信屆時問題不大。
這位港產「女鐵人」說,出戰奧運前的八月初會先到韓國備戰,然後在比賽前兩、三日才到北京。由於三項鐵人賽的場地位於北京市郊,她相信空氣質素會比市區好一點;她雖不曾到過北京作賽,但相信當地空氣質素與香港差不多,因此有信心可以適應。
北京近年投放1,200多億元人民幣改善污染情況,得見藍天的日子據稱由10年前的一年100天增至去年的246天,但北京市環保局早前公佈的資料顯示,去年首都空氣中懸浮粒子年均含量仍達每立方米130微克,超出國家標準的100微克達30%。
派駐北京多年的綠色和平項目及傳訊總監盧思騁認為,北京的空氣質素正在改善,但相信奧運期間仍然可能有人覺得「未夠好」,希望奧運過後,當局實施長期措施改善京城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