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食豬膶(即豬肝)粥一定要滾熟,千祈唔好食生海產,尤其係孕婦更加要小心」。市民近年感染急性戊型肝炎個案大增,今年首四個月已有51宗感染,較去年同期大增逾六成,更打破過去十年的同期紀錄,由於不少患者均進食過生海產及未熟的豬內臟,故微生物專家提醒市民,不少豬肝都帶有戊肝病毒,故必須徹底煮熟才食。 記者:梁洵瑜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去年全年有64宗個案,過去10年每年的感染人數只介乎8至38人。但今年本港及鄰近地區的戊型肝炎個案均有上升趨勢,首四個月已有51宗個案,較去年同期31宗升64%,而內地、印度、尼泊爾及其他亞洲國家也有上升情況。
出現黃疸及小便呈茶色
該51名患者由16至84歲不等,常見症狀為出現黃疸及小便呈茶色,九成人都要入院治療,平均住院七天,但也有患者要留院長達五星期。三成半人曾到內地及東南亞地區,並有17人食過生或未熟的貝類海產,13人食過未熟豬內臟。
防護中心的調查發現感染個案並無關連,即無集體爆發,也沒有孕婦染病,病毒基因排列檢查發現,絕大部份人感染了第四型,此基因主要在工業國家出現,並由豬傳染。
吃受污染海產亦可染病
另外,只一個樣本屬第一型戊肝基因,主要在落後地區由食水污染傳播。
由於有逾四分一的患者曾進食過未熟豬內臟,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估計,患者極可能是食過未熟的豬肝染病,因為以往在日本及美國不少戊型肝炎患者都是因進食生豬肝致病。
美國就有研究指11%的豬肝帶有戊肝病毒,故進食未熟豬肝隨時感染此種可致命病毒。
港人愛吃生滾豬膶粥,但切勿「滾一滾」就食,黃世賢表示,雖然戊肝病毒遇熱即死,但也應把豬膶煮至熟透才進食;另外,若海水或飼養海產的水受糞便污染,生吃海產也可染病。
孕婦中招死亡率達兩成
雖然一般人感染戊型肝炎,致命率不高,不同地區死亡率介乎0.2%至4%不等,但孕婦如染病,出現急性肝衰竭風險很高,死亡率可升至兩成,故孕婦要特別注意飲食衞生。
戊型肝炎
致病原因: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致
病徵:食慾不振、發燒、嘔吐、黃疸、小便呈茶色、右上腹痛、肌肉疼痛
傳播途徑:進食受患者糞便污染的食水或食物,主要是未熟貝類海產及豬肝
潛伏期:接觸病毒後15至64天,平均40日
治療方法:沒有針對性藥物,一般患者在3至6周的支援性治療及休息後康復
死亡率:一般人為0.2至4%,孕婦高達20%
預防方法:沒有疫苗預防,避免食用未煮沸的水及未熟食品,進食前洗手
資料來源:綜合衞生防護中心及黃世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