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勞工及福利局昨宣佈將私營西岸書院開辦的九個課程,從持續進修基金的認可課程名單中剔除,約50名正修讀有關課程的學生仍可以在完成課程後向基金申領學費資助,但課程不可以再招收新生。立法會議員張文光批評,目前舉辦持續進修基金認可課程的學校質素不一,當局應加強監管,避免有人將基金當作提款機,浪費公帑之餘更令學生浪費時間。 記者:麥志榮、梁德倫
政府由02年起設立持續進修基金,18至65歲的市民修讀基金認可的課程後可向基金申領學費,上限10,000元。目前基金的認可名單上有約6,800個課程,而連同西岸書院的課程,至今共28個課程被剔出名單。
當局指因行政失當
西岸書院於2003年開辦,專為中三至中七畢業生提供進修課程,被剔出基金名單的九個課程包括物流、普通話、英語、中國法律及商業等科目。
勞工及福利局發言人表示,有關課程被剔出名單,原因是西岸書院行政失當,與課程質素無關,正修讀的學生可以在完成課程後向基金申領學費資助;未開課的課程,學校不可再收生並須向已報讀的學生退回全數學費。
西岸書院位於旺角一幢商業大廈內的校址只有兩個課室,昨日並無學生上課。校務處職員夏小姐表示,上周收到政府通知後,有關的九個課程已沒有再收新生。西岸書院事務經理潘衡威接受電視台訪問時表示,課程被剔出名單是由於學生紀錄不齊全。
立法會議員張文光批評,目前學校只需符合基本要求就可向教育局登記開辦,但並不保證課程有質素,舉辦持續進修基金認可課程的學校也是質素不一,以往曾有部份學校在取得認可資格後便以此招徠學生,課程質素卻變差,將基金當作提款機,當局應加強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