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劍 - 塵翎

十年磨劍 - 塵翎

英國樂隊Portishead的新專輯《Third》,與台灣小說家朱天文的長篇小說《巫言》,都是創作者暌違十年的作品。前者不用說了,是我近期隨身聽至愛,後者也是第一時間買來慢慢讀完。
就更明白,對優秀創作者來說,時間只是一個進展,一道長長的隧道,穿越的步履可以快可以慢,但最後穿過去就有光。此前的昏暗、曖昧未明、長長的惶惑無着,算不得甚麼。
我開始明白時間的意義,是我開始把視線從作品轉移到創作者之後。我曾是個心急的觀看者,三分鐘熱度,沒有耐性蹉跎,受不了有人遲遲未能把想說的話說完,總想中途打斷人家的結巴:喂,咁耐㗎。等不及,恨不得馬上被喜歡的事物餵飽,而自恃總有空間接收。
我不曾把時間也當作一個有機物,未知道它也有它的作息與節奏,遂總在匆匆忙忙的瀏覽裏疏忽了一些細節。許多關於創作事情的微妙轉變,卻是隱藏在那些細節之中。
之於創作者,不管是何種何樣的創作,廣至施政、教學、生活,狹至純藝術,時間卻是一種力量,有它的重量與能耐。把時間拉長,看的便不僅是某一個作品,卻是一整個創作系統,一個宇宙。創作者一力打造的,屬於他們的世界。每一個作品,只是某一個階段性入口。
旁人在不同時期找到入口,幸運地視野豁然開朗,風光明媚,就心甘情願耽溺其中,相信還有另一道門將要開啓,還有另一段絢麗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