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拖延了差不多一個星期,昨日終於「解禁」,容許副局長開腔交代他們的國籍問題。有政界中人分析稱,由開始選擇副局長到處理今次國籍風波手法,政府犯了多處錯誤,才令事件弄得一發不可收拾。
有親北京政界人士抨擊,副局長無論如何也是主要官員,政府選拔時不可能忽視候選人的國籍問題,若有疑問,理應先與中央商討,不可能自行解釋《基本法》,說《基本法》沒規定不可以做,就等同可以做,這做法完全不能接受。
沒有政治警覺性
事實上,有副局長早已意識到有問題存在,曾經詢問政府可否擁有外國國籍,得到的答覆是沒有問題,現在卻因為輿論及政治壓力,要他們「自行決定」是否放棄外國國籍,這根本是不負責任。
蘇錦樑被揭擁有外國國籍後,政府要求其他副局長「封嘴」,認定只是部份報章炒作的小風波,完全沒有想過展開任何救火行動,任由一眾副局長受盡外間質疑與批評,直到政治損害擴大至危及副局長制度,政府才開始撲火,可是一眾官員,包括特首曾蔭權、特首辦主任陳德霖卻置身事外,完全當作本身與事件無關。
正如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批評,政府今次處理副局長手法,形同「瞓着覺」,根本完全欠缺政治警覺性,令問題不斷蔓延至其他副局長及政治助理身上,若政府一開始即果斷處理,就不會令事件繼續被人炒作下去。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