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四川巨震,我們還不曉得,救災是這樣艱難,賑災是想做亦未必幫得上忙。志願機構這些日子以來不斷要拒絕有心人的請求,拒絕他們赴災區,免得幫倒忙。四川這一震,山川面貌不復再,縣城廢了,鄉鎮給夷平,堰塞湖一炸,再秀麗的景致都要跟不合格的鋼筋水泥同歸歷史沉土。將來再踏足這片天府之國,恐怕是不忍卒睹的一片一片難民營。那些剛剛埋下了的新墳,也要隨住爆破工程灰飛煙滅。這是讓死難者再死一次但迫不得已的搶險慘景。四川人啊,多麼吃得苦頂得辣,但面對這樣的災劫,最堅強的「蠻子」也難敵天劫的考驗,哭倒在山河色變的鄉土上。這是真正的血染山河,沒有風采,只有豆腐渣校舍、砸得不夠深的貪官、哀慟迷惘的災民和很多很多很多的截肢人。打後,我們要幫忙的機會不會少,只會嫌分身乏術。
我想起有個「多帶一公斤」的內地義工組織,請遊客在行李外多帶一公斤圖書文具,無論走到中國哪一方,交給當地的教育部門讓更多的孩子受益。四川這一震以後,這一公斤就更迫切需要了。三兩年以後,問四川最需要什麼,肯定是旅客的關懷確認。不必旅發局呼籲,可能的話,請你重新踏上四川的土地,多帶一公斤的心意,向每一位見到的川民問候幾句,緊握一下手,聆聽他們濃得化不開的鄧小平川腔傾訴災情。拍照時請別高舉勝利手勢,在倒塌的蒼山古寺前,肅立兩分鐘致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