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細Accumulator 向散戶促銷疑違規

拆細Accumulator 向散戶促銷疑違規

【本報訊】去年大升市時極受歡迎的衍生投資產品Accumulator(累積認購期權合約),至今仍備受爭議,負責銷售的私人銀行被指將合約價值「拆細」促銷(即每張合約由多人攤分,入場費由原定至少100萬美元減至25萬美元,惟客戶一般以25%的孖展比例已可購買),涉嫌違反只可向專業投資者推銷的規定。

小戶幫親戚變賣樓填氹

保障投資者協會會長呂志華表示,該會目前收到20宗Accumulator的投訴,當中4名為不夠100萬美元的小型投資者(下稱小戶)。兩名小戶苦主現身說法,若合約到期,合計須拿出逾1800萬港元接貨,其中一人已賣樓填氹(類同事件亦非首宗),暫計損失逾數百萬港元。
在英國經營餐館、現已退休回港的黃女士說,去年10月「落叠」,是幫助在歐資私人銀行工作的親戚「跑數」,「逢call均加碼」。「佢推銷我先生不果,話不夠quota。我以20萬美元開戶,見合約面值只係200萬港紙(合約被拆細為四分之一出售),咪幫吓佢。」
她強調,「法律文件唔識睇,係親戚就信,賺到少少錢好開心,最高峯時簽了10張(面值均為正常的四分之一,共計約2000萬港元),現仍剩3張。」港股去年11月起大跌,黃女士所持的Accumulator損失慘重,尤其是其資金部份來自丈夫家族。
出事後,她已借高達50厘的私人貸款,其後因要賣樓填氹,才被迫向聯名持有物業的丈夫告知實況。「合約5個月後才期滿,要1400萬元才可接晒股份,唔知點算。」
她指出,最近與銀行新簽Decumulator(累積認沽期權合約),冀可減少損失。

經紀稱「好快賺」未提風險

退休多年的林女士說,以往有購入滙豐控股(005)和中國人壽(2628)等高息股票掛鈎票據,「最多只買5萬美元」。其相熟經紀去年中跳槽至另一歐資私人銀行後,游說其買入半張Accumulator合約(價值約50萬美元),「佢話係儲股票嘅,好快賺,但冇講風險,否則一定不買!」林氏現時已蝕100萬港元,合約在5個月後到期,倘悉數接貨,需400萬港元。
金管局發言人表示,金管局一直有就Accumulator銷售事宜,與證監保持緊密合作。證監指出,不評論個別事件,Accumulator不屬於證監所規管的零售層面,買賣風險應由中介人向客戶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