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有人問起吹風會長風疹?或長風疹時不能吹風這個問題,都會令人聯想起小時候老人家所說的告誡,其實,有關告誡並無醫學根據,吹風是不會增加出風疹的風險。
「風疹」的學名又叫蕁麻疹,是一種很常見的皮膚問題,食物過敏、藥物過敏隨時可出現此種疾病。嚴重及突如其來的痕癢是常見的症狀,在皮膚上的變化有時只是紅斑,有時很快就看到凸出於皮膚表面的風疹塊。
風疹塊是一種十分明顯的塊狀凸出疹,大都呈圓形或橢圓形,其表面平滑或見毛孔深陷,大小不一,有的小如綠豆,有的大如手掌,可以兩、三個互相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地圖形狀,有的在最中心位置先行消退而呈環形風塊。風疹在身體的各部份皮膚都可發生,尤其是衣服覆蓋部份最常發生,但是長在手掌心或腳掌心時,卻不見塊狀突起,只覺掌心又紅又腫,奇癢無比,甚至會覺得疼痛。
由出現第一個風疹塊到長滿全身,有時只需兩、三分鐘,輕微的通常不用治療,但不知在何時它又會捲土重來,有時也會持續不退。風疹可分為急性、慢性,也可依其病發的次序分為過敏性及非過敏性。一般所見,以過敏性風疹最為常見,而發生急性風疹的原因,最大可能是食物過敏、藥物過敏如盤尼西林、磺胺劑或蟲咬等。
最重要找出致敏原
大部份風疹塊都發生在真皮上層部份,這時由於神經末端的感覺系統都在此處,因而會覺得非常痕癢,如風疹出現在較深層的真皮下時,此時局部皮膚會腫脹,但不覺得痕癢,醫學上稱為「血管神經性水腫」,此情形最常發生在嘴唇或眼皮位置。風疹治療通常使用血管收縮劑、抗組織胺等藥物,但最重要莫過於找出過敏原因,而不再接觸過敏原。
撰文:翹采醫務中心皮膚科專科醫生王夢貞
逢周三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