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日前報導,四川汶川大部份學校在地震中倒塌,但是一些由香港慈善機構監督建造的學校卻屹立不倒。
香港「苗圃行動」在四川資助監督建造了六十一所學校,其中六所位於震央附近。所有六十一所都沒有倒塌,也沒有出現傷亡。
「苗圃行動」的義務總幹事梁建華接受BBC訪問時,對於為什麼他們資助建造的學校沒有倒塌,而絕大部分內地建造的學校都倒了,他沒有正面回答,他只說,在出錢建造這些學校時「苗圃行動」要求由縣一級以上的設計院設計,建築藍圖交香港認可的工程師檢驗。學校建好後,還需要當地的縣一級以上部門以及香港派去的義工一起驗收。
香港認可的工程師檢驗,香港的義工驗收,縣一級以上的部門考慮到這是香港的捐助,因此也特別按照香港的標準去要求建造質量,這就是「苗圃行動」的學校沒有倒塌的原因。
那麼內地建造的學校為什麼大都倒塌了呢?
中國建設部早在一九七八年就頒佈了《建築抗震設計規範》,當中列明:「當遭受高於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預估的罕遇地震影響時,不致於倒塌或發生危及生命的嚴重破壞。」
這次地震重災區都屬於七級或八級設防。
因此,深圳建築業人士林綠野向BBC表示,那些在一九七八年以後建設的建築物,若照規定標準建造,是不應在這次地震中倒塌的,他說:「問題就出在偷工減料,出在官商勾結的政治腐敗。」
不過內地建的學校也有奇蹟,比如位於震央的北川劉漢希望小學,樓高三層,就沒有倒。造價高嗎?比國家撥款的學校建樓標準──四百元一平米──還要低。為什麼造價高的都倒了,造價低的反而不倒?盡在不言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