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是世界上唯一把佛教包裝成品味的國家。
在泰國,佛教的祥和滲在空氣裏。泰國人喜歡微笑,雙手合什,代表一切感激,無論在清邁還是芭堤雅,清純的空氣裏永遠有七分荷香,拌和着三分心經的清涼。
國際的CEO,在新加坡工作,去上海公幹,短派來香港,無論着眼於印度的遠景或在越南的廉價生產線投資,都喜歡在泰國置業。一座木搭的別墅,用樁子建在淺水之上,波光望遠,迢迢連接着暹羅灣的晚雲,平台上面擺兩張沙灘椅,對着幾株棕櫚的翠綠,茶几上一杯鮮榨的芒果汁,一本間諜小說,就這樣悠悠過了一生。這不叫沒出息,在他們的眼中,叫做悠閒。
泰國人很聰明地在笑臉之上,加了一絲佛意,在商品的世界,這一點點佛意名叫附加值,昂貴的地方就在這裏。西方人覺得泰國人的笑臉很純真,沒有半點防範和計算,在身嘗古法按摩的時候,按摩師的工夫剛中帶柔,一縷薰香,一盅清水,一簾的蟬聲把一個下午嚙咬成一飄薄紗,在按摩的祝福下的醒與睡之間,最接近佛家的湼槃,西方人來到泰國,在懂與不懂之間,享受了一片何有之鄉的情愁,這等境界,是在愛琴海揚帆的甲板或康城晚餐的露天餐桌上,無法感受得到的。
在悠悠炎夏,只有在泰國,一卷金剛經才催得成一夕的睡意。泰國人把佛教糅合成一種Mood,俯仰成蓮,微笑拈花,在蒲眉王的畫像和四面佛的金輝之間,一個在泰國渡過的長周末,有一種芥子須彌的澹遠圓融之感。
泰國叫做「微笑之鄉」,旅遊局把LandofSmile化為一句象微,用在這個天然佛國身上,是最貼切不過。泰國人心無掛礙,一切看得開,不必由一個軍事政府來號令,怎樣對全世界微笑,怎樣收起一張青筋暴現的囂霸臉孔,因為有佛教的薰染,泰國人的微笑發自心靈。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泰國人的微笑有一股禪意,有如在泰式沙律加上的一滴檸檬汁。
一個國家的文化,文化的增值,不在長篇大論的爭辯或亢奮的口號,只在於隨手拈滴的一點汁露,這附加的一道佛理禪機,是心底流綻的千蕊空靈,真的,只差這麼一點點,就是地獄和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