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炎夏將至,不少市民也會到沙灘曬一身古銅色的肌膚,但香港防癌會警告,本港的皮膚癌個案10年間飆升近9成,每年新症高達600多宗,市民只需暴曬一次,患上皮膚癌的風險增加1.7倍。
暴曬一次風險增1.7倍
為了提高市民的防曬意識,天文台在今年夏天將會在紫外線猛烈的日子,在每小時天氣報告中加入防曬警告字句。
本港的皮膚癌個案由1994年的332宗,上升至2005年的619宗,到了2010年估計會突破每年700宗。香港防癌會癌症探測與預防委員會主席應志浩醫生指出,紫外線中的UVA及UVB也可致癌,市民每暴曬一次,患上皮膚癌的風險增加1.7倍,暴曬兩次風險更會增加至3.8倍。
若少曬太陽的人士,在正午時分曬15分鐘太陽,已足以曬傷皮膚,故該會建議天文台在紫外線指數達11或以上的日子,發出特別提示,提醒市民做好防曬措施。
應志浩建議市民應避免在上午11時至下午3時期間,長時間進行戶外活動,若需戶外工作或參與戶外活動,也要做好防曬措施,包括塗上防曬指數至少SPF15及PA++以上的防曬產品,也要避免照太陽燈。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陳積祥表示,將會在今年夏季的天氣報告中加入防曬提示,當平均紫外線指數錄得11或以上的極高水平時,便會在天氣報告中,加入提醒市民要做好防曬措施的提示字句。天文台紀錄顯示,6至10月有30.3%日子紫外線指數是11或以上,全年平均則有16.2%日子屬紫外線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