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足壇,由國家足總以至每隊職業球隊,都有足夠工作人員搜集戰報,而一些有級數的比賽,互聯網對各隊戰程的探討亦絕不會少。但在亞洲足球資訊未算發達時,有以下兩則在歐戰不會見到的事例發生了。
馬來西亞上周主辦洲際國家盃青年組賽事,可能由於比賽是首屆,故未能吸引頂級球隊。即將參加京奧的球隊就只有澳洲及尼日利亞,於是兩隊在實力超班下輕鬆殺入決賽。
臨場揸流攤防敵方探子
在準決賽前,澳洲臨時徵召了奧運隊4名主力,加強友賽對加納的班底,但他們的奧運隊在準決賽仍輕鬆以3:1擊敗愛爾蘭。連同3場分組賽,澳洲踢法甚具隊形,球員身材、質素都直逼大國腳;但在決賽澳洲4名外借到一隊的球員不但沒歸隊,甚至幾名無傷無病的奧運隊主將亦突然沒在正選出現,於是在了無表現下,被尼日利亞擊潰。
賽後有消息指,有幾支奧運隊的探子趕到馬來西亞現場看這場比賽,刺探軍情,澳洲於是保留實力,不惜犧牲了冠軍。
同日下午在江蘇,中國一隊約戰約旦進行義賽,同時為下仗世盃外對卡塔爾備戰,但臨陣發現中國隊不但沒用原陣,除起用幾名奧運腳,更試用一名首次為國家隊上陣的中場,而球員的球衣號碼亦刻意調亂。相信此一系列舉動同樣是避免被卡塔爾成功刺探軍情。
在某些足球層面上,歐亞的運作始終有不同之處。
丁偉傑
nowTV足球評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