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號登陸火星

鳳凰號登陸火星

鳳凰浴火重生,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鳳凰號火星登陸器」(PhoenixMarsLander),正是用取消任務的登陸器硬件循環再造而成。「鳳凰號」本港時間昨早在太空總署人員緊張期待下,在火星完美軟着陸,並傳來人類從未見過的火星北極平原近距離拍攝圖片,展開90日探索火星生命元素的任務。

經過10個月和6.79億公里航程,「鳳凰號」昨早終於登陸。加州帕薩廸納(Pasadena)太空總署噴射推進實驗室的控制人員,無不屏息靜氣,因為各國過去11次嘗試軟着陸有6次失敗。太空總署1999年連續兩個火星任務失敗,取消翌年的登陸計劃,「鳳凰號」就是用剩下的登陸器硬件再造,然後再出發。

「驚悚7分鐘」通訊一度中斷

「鳳凰號」為免偏離着陸目標,不像火車探測車「勇氣號」和「機遇號」那樣,用氣墊彈跳卸衝力。在本港時間早上7時38分登陸前的「驚悚7分鐘」:高速衝進火星氣溫攝氏2,600度的薄氣層,然後分毫不差完成跟飛行器分離、張開降落傘、棄掉隔熱罩、開動12個引擎減速等複雜動作。其間「鳳凰號」通訊中斷,地面控制人員亁着急這項達4.2億美元(約32.77億港元)的計劃會泡湯。
到了本港時間早上7時53分,控制中心終於按原定時間收到「鳳凰號」安全着陸的無線電訊號。「『鳳凰號』着陸了。『鳳凰號』着陸了。歡迎到火星表面。」火星探測計劃經理李福(音譯,FukLi)宣佈。這次是1976年「維京二號」登陸後,32年來首次有登陸器不用氣墊在火星成功軟着陸。
控制中心人員爆發歡呼聲,擊掌擁抱慶祝,有人驕傲地流淚。「鳳凰號」項目經理戈爾茨坦(BarryGoldstein)說:「降落完美得跟設計構想一樣。」唯一瑕疵是降落傘遲了7秒張開,令着陸位置稍為偏離。

機械臂挖樣本分析凍土層

兩小時後,「鳳凰號」傳回首批40幅黑白圖片,拍到本身的太陽能板成功張開,支架平穩架在地上,附近地形就像地球的永久凍土層一樣,有因多次融化和凝結產生的多邊形裂痕。
「鳳凰號」未來幾日將開始探測工作,包括蒐集極地氣象數據,以及伸出機械臂就地掘挖樣本,分析凍土層內的冰是否曾溶化,是否含有孕育生命所需的有機化合物。科學家相信火星現時氣溫太低,沒有液態水,但極地遠古時可能有,有可能孕育生命。
「鳳凰號」這次任務四大目標是:探測火星是否曾有生命;分析火星氣候;分析火星地質;為人類登陸火星探索作準備。因此,「鳳凰號」蒐集的數據不止用來分析火星是否有生命條件,亦會用來評估火星北極極地是否適宜人類居住。
美聯社/路透社/新華社/美國《紐約時報》/英國《泰晤士報》

完美的着陸

1.「鳳凰號」高速衝進溫度達2600℃的大氣層

2.張開降落傘減速

3.棄隔熱罩,打開3腳架

4.與降落傘分離

5.燃點脈衝火箭引擎再減速,成功軟着陸

「鳳凰號」擁7種「武器」

征服火星計劃

人類征服火星的夢,暫分六階段,「鳳凰號」登陸屬踏入第三階段。

第1階段:低空定點飛越(Flyby)
1964年美國「水手四號」是首個成功飛越又拍攝到火星表面的飛行器。

第2階段:軌道衞星(Orbiter)
飛行器可環繞火星飛行,能清楚拍攝到火星雲層、地形,也能分析火星磁場、地心吸力和大氣層成份,1971年「水手九號」是首個成功圍繞火星的飛行器。

第3階段:登陸艇或探測車(Lander&rover)
「鳳凰號」登陸火星北極定點探索,NASA之前派出的「勇氣號」和「機遇號」探測車可在火星表面行走探索。

第4階段:飛船或氣球(Airplanes&Balloons)
科學家正設計無人飛船,未來10年內飛往火星近空拍攝,探測覆蓋面遠勝探測車,清晰度更勝過軌道衞星。

第5階段:深入地下探測器(SubsurfaceExplorers)
NASA正研製一個重44磅可鑽入火星地下數百米的鑽探機,每日可鑽20米。

第6階段:火星和地球穿梭飛行器(SampleReturns)
技術最高,確定從火星帶回來的樣本沒有生物,否則會「污染」地球。

美國太空總署網頁

火星小資料

‧直徑:6,794公里
‧自轉一周:24小時37分22秒
‧公轉一周:687日
‧溫度:南北極一帶平均攝氏零下55度,赤道最熱平均氣溫攝氏27度
‧大氣層成份:95.3%是二氧化碳,2.7%是氮,1.6%是氬,0.1%是氧
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