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況不穩,全球各地股市年初至今下跌10至20%,但生物科技股展現出較強抗跌力,納斯達克生物科技指數只錄得5%跌幅,由今年3月中低位至今更累積反彈逾10%。百達生物科技基金基金經理鄧淑文稱,全球人口老化對藥物需求不斷上升,加上企業併購活動增加,皆有利這行業的發展前景。 記者:張德遜 攝影:程志遠
生物科技是一種將生物科學與工程原理結合的專門技術,用途包括改善農產品質素及產量,藥物及疫苗等研發,此外,更積極發展基因改造工程。現時全球約有500家公司從事生物科技研究,主要集中美國上市。納斯達克生物科技指數年初至今僅下跌5%,相對全球各地指數一般都下挫10至20%,以MSCI新興亞洲市場為例,年初至今已錄得逾10%跌幅。
鄧淑文表示,人口老化及疾病年輕化的趨勢下,對藥物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預期生物科技行業每年增長達20%。
併購活動利行業前景
問:生物科技市場的前景如何?
答:全球人口老化是大趨勢,社會對藥物需求不斷上升,全球最大生物科技公司Genentech研製的Avastin,專門治療大腸癌、乳癌及肺癌,一年平均每名病人藥物開支達5萬美元,加上這些新藥都缺少替代品,即使藥物售價昂貴,病人亦要購藥治療。
問:除新藥研發,有其他因素會刺激該類公司股價表現嗎?
答:生物科技行業將受惠併購活動,07年業內落實併購7宗,平均收購溢價逾47%,大型藥廠透過併購,確保有足夠新藥帶來盈利,日本最大藥廠武田藥品(TakedaPharmaceutical),以88億美元收購研發抗癌藥物Velcade的MillenniumPharmaceuticals,溢價50%。
此外,今年單是首4個月已完成4宗併購交易,平均溢價升至80%。目前,生物科技企業股值接近10年新低,08年預測市盈率17.5倍,由於股價吸引,相信併購潮將會持續。
收入來源遍佈全球
問:美國正受經濟衰退困擾,大部份生物科技公司都在美國上市,會否受影響?
答:人口老化、危疾避無可避,市場對藥物的需求只會持續不斷,支持生物科技行業未來的增長及發展。大部份生物科技公司在美國上市,但其收入來源自全球。此外,美元疲弱亦吸引歐洲藥廠進行併購,有利公司股價。
問:生物科技公司現時面對那些風險?
答:全球信貸緊縮,使一些中小型生物科技公司或面對融資困難,這類公司一般只集中研發一種藥物,一旦失敗,容易財政困難。不過,現時整體生物科技行業資金尚算充裕,大部份優質公司仍有兩至四年營運資金,因此大型公司的投資前景會較佳。
投資藥業門路多
投資者可直接投資美國上市的生物科技股票,例如Amgen、Celgene、Genentech及GileadSciences,4家公司都是從事藥物研發,市值超過百億美元,其中GileadSciences去年盈利達32億美元,股價年初至今錄得15.15%的升幅(表1)。
於本港掛牌的藥物股亦具有生物科技概念,例如中國製藥(1093)及廣州藥業(874)等,前者股價年初至今升17.87%,後者則下跌6.88%,這類股票不乏基金追捧(表2)。
現時市場上有5隻生物科技基金可供選擇,當中以百達生物科技基金的表現最佳,過去3個月上升3.2%,5年的年度化升幅則為17.2%,5隻基金的每年管理費介乎1.2至2.4%(表3)。
鄧淑文
‧現任百達生物科技基金基金經理
‧持CFA專業資格
‧2002年畢業於Queen'sUniveristyMBA課程
‧為多倫多大學藥理學理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