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的領導人,不管是真是假,都以表現節儉為美德。
大概是歷來壞皇帝都生活奢華,荒淫無度,為了形成對比,後來者為了取悅人民,首先想到的不是展示自己的領導才華,而是表演自己如何節儉。節儉本來很好,但如果過份強調,弄得隆而重之,喧賓奪主,那就失去了本來的意義,而成為一種媚俗的手段。
清朝雍正年間,因為皇帝提倡節儉,滿朝官員於是都做節儉樣子。許多地方官府為了表示忠心,官員都以穿舊官服破官服為「清廉節儉」形象,個個補丁滿身,癟三一樣。
新中國成立之後,共產黨提倡「艱苦樸素」,到了「文革」期間,此風更熾,中小學生都比各自身上誰的衣服最破?補丁最多,以補丁最多為最光榮。那時候我們校園裏,滿目都是小叫化子。
前些年香港經濟衰退,港府高官出差,個個以坐經濟客艙宣傳,身為政務司的曾蔭權,去加拿大開會,坐商務艙,還特地申明是用飛行哩數兌換的。可見在媚俗壓力之下,人多可憐。如今台灣馬英九做了總統,又是一個節儉人辦,這也省那也省,請國賓吃飯盒,住酒店自己鋪床單。
身為領導人,要明白人民期望的是你的領導才能,不是節儉美德。中國農村裏有上億的節儉阿嬸阿婆,為什麼不選她們做領導人而要選你?因為人民要的是你的治理本事,不是「節約美德」。
你有治理本事,多點開銷多幾個女朋友,人民都不介意。但你沒別的本事,只會表演節儉,那就遲早有一天,連你這個人,都會被人民節儉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