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地震救災,有個測驗──其實也不算「心理測驗」,反而是急救常識:危難之際,如何在剎那間作出決定?「假設你是災場義工,路上缺乏支援下,遇到兩名倒卧傷者,會先救(A)重傷者?(B)輕傷者?」
不看解答馬上決定,我會先救輕傷者。一般急救手冊,都指引大家能力不足支援不足,甚至還有一段過程的情況下,先救存活機會大者──人皆有惻隱之心,但須量力而為。
重傷那個也許令人難過,最好輕傷者還可助一臂之力,一起下山。我們沒有能力兩全其美,只可先解決比較「容易」的難題。猶豫不決,一事無成。餘震來了,山泥又傾瀉,說不定自己亦成待救之負累。
兩害相權取其輕──但,一定在完全陌生的情況底下,互不認識沒有感情包袱,萍水相逢仗義相救。若其中一個傷者是你的愛人、家人、親朋好友、鄰居、同學……總之有關係的,不管輕傷重傷,必會先關注「親」的一位。血濃於水的親人傷得再重,一息尚存,你肯定竭盡全力不理自身安危先救他的。正如災場中每抬出一具屍體,所有焦灼苦候的人湧上去掀起蓋屍布,一瞧,啊不是,把布放下稍鬆一口氣,繼續等待。
人心血肉所做,親疏一定有別。此乃天性。見有捨親捨己為人者,十分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