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了堵塞熱錢不斷流入內地,外滙管理局正加大監控力度。《中國經營報》引述一名深圳發展銀行人士稱,外管局和銀監會已要求部份深圳銀行,加緊上報境外尤其是香港居民存款數據和情況,並要求他們加強對外滙存款與結滙業務的核查,不排除稍後推出新限制措施。此外,據內地《21世紀經濟導報》引述外資銀行消息指出,外管局已通知他們,具體文件可能於周內下發,此舉目的是要將熱錢擠壓出境。
儘管5月初中國外滙交易中心已將中銀香港(2388)的人民幣買賣差價從10點子上調至75點子,然而據工銀亞洲(349)有關人士稱,該行5月人民幣存款仍保持增長,顯示擴闊差價未能起到降溫作用。
5月人民幣存款仍增
工商銀行(1398)深圳分行有關人士亦指,過往香港居民憑回鄉證就可以開戶存款,沒有甚麼限制,但最近銀行已要求大額存款,如日存逾5萬元人民幣的賬戶說明用途,相關部門對於深圳和香港之間的個人同名賬戶互轉情況也進行了檢查,並要求銀行必須對滙進滙出資金查核用途與來源。
此外,鑑於廣東是吸收外資大省,工行廣東省分行國際業務部有關人士表示,最近一個通知明確要求,「重點監測跨境關聯交易,離岸賬戶以及個人外滙交易的資金流動情況」「要求廣東省各銀行加強對結滙的審查」,故目前銀行對從境外進入的資金進行結滙時都特別慎重。
對於削減外資銀行發行短期外債,消息人士稱,外管局不會一刀切。外管局對外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發行短期外債採取一個指標;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區的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發債則給予另一指標。
4月中旬已有報道指,中資銀行外債發行量減幅為5%;外資銀行為10至15%。而渣打5月9日發表的研究報告則指,外管局已知會外資銀行,6月份短期外債限額再縮減15%,相當於07年3月底時的45%。然而,由於縮減量非常大,外管局或會將指標完成限期,由6月底放寬至9月底。
其實外管局出招嚴控熱錢流入,是由於4月份金融機構外滙存款大增90億美元,至1643.2億美元,在股市及樓市經過調整後仍有此升幅,被形容為給經濟及宏調有一定挑戰,引起外管局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