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名言:通脹升溫如何投資? - 張敏華

投資名言:通脹升溫如何投資? - 張敏華

能源和食品價格急升,過去一年,紐約原油期貨價格累積上升1倍,玉米、大豆和小麥同期也上升了60%。環球通脹率已經升至超過5%,是自1999年以來最高水平。相信現時投資者最關心的,是如何在通脹升溫的環境下,捍衞財富的購買力之餘,也為資本增值尋找出路。

食品和交通費是每天必要的消費開支,因此消費者對汽油和食品價格的通脹壓力,也有較深的感受,未來美國通脹會否成為重大投資風險,關鍵在於勞工成本的增幅。在美國,能源價格只佔企業開支的7至8%,但勞工成本卻佔企業開支的70%。花旗分析員對中長期的通脹前景不是太悲觀,我們預期,美國內部需求減弱會有助當地核心通脹受到控制(見圖)。
過往在通脹壓力上升時,投資者均會希望尋找抗通脹的投資策略。風險較低的選擇,包括投資高息外幣和抗通脹國庫債券(TIPS)。澳元一向是本港存戶喜愛的外幣選擇,過去一年,投資澳元的總回報超過20%。至於抗通脹國庫債券,特點是債券本金每年會跟隨通脹而重設,所以債券持有人所收取的是扣除通脹後的「實質利率」,無論通脹率升多少,回報也不受影響。可是,這類債券的財富增值能力不高,而且投資年期相對較長,平均約6年。

進取者揀商品期貨

較進取的投資者,可以選擇投資商品和股票以抗通脹。商品投資包括農產品、能源、黃金和基本金屬,當中商品期貨較商品股票較具抗通脹能力。可是,由於商品價格已經累積不少升幅,短期出現調整在所難免,但在中國和印度高速經濟帶動下,中長期商品價格相信仍受惠於超級商品周期而向好。
擔心商品巿場可能調整的進取型投資者,可考慮投資股票,只要通脹率並非升至極端水平,股票仍然是抗通脹的理想選擇。在高通脹期,既可收取高於通脹的股息率,當通脹由升轉跌時,股票又提供獲利的潛力。

求防守從選股入手

抗通脹的股票投資策略,可分為尋求增長和防守性兩方面。在尋求增長方面,可以投資引發這次高通脹的源頭,包括能源/原材料股和新興巿場。新興巿場對商品有大量需求,但同時也是商品出口國,商品價格上升利好當地經濟和財政狀況。這類投資的風險相對較高,過去五年平均年度波幅率達14%至18%。
此外,也可投資一些對價格升幅敏感度不高的行業股票,視為防守性投資,五年平均波幅率7至9%。一些必要消費品的企業,具有較強的議價能力,可以把原料價格上漲的影響轉嫁給消費者。另外,一些從事受管制的公用和基建行業,他們定下服務合約時,已經定明扣除通脹變動後,可以賺取的利潤水平,因此盈利不受通脹升溫影響。
張敏華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