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餘溫 - 黎華

地震的餘溫 - 黎華

上週一,剛好是四川地震後的第七天,當天下午,全國於二時二十八分共同默哀三分鐘。當時,我剛好處於西安的計程車內,馬路上的交通陷於癱瘓,司機們爭相按着軚盤上的響號,熱烘烘的車廂裏,我們汗流浹背,卻相對無言。那刻我在想,有感覺真好,我們還能感覺到冷暖,還能看到日出、聽見夜鳥在啼叫,然而留在土裏的人,那天之後,一點感覺也沒了。
什麼都能怨,但天災只能讓人捶心痛哭,看着一地敗瓦,我們既無法咒罵,也不能報復。閱過無數張晃動人心的照片,聽過多段令人莫名傷痛的事情,看過好些新聞影像,全是關於災難的後遺。在事發後的日子裏,我天天紅着眼眶,在地鐵車廂裏閱報,那一隻被塌下來的頹圮壓着,還緊握着鉛筆的小手;那堆橫七豎八,脖繫紅領巾疊在一起的小童;悲慟的母親,看着頭顱被擠扁了的女兒;剛被截肢才能保命的學生,被抬離現場時的蒼白臉孔;多想喝一口水的表情;遍尋不獲的焦急;得悉至親離世後的激動;捨己救人的他她他……我一直在看,流着眼淚。「蒼天無情,但人間有情」,這句話像很老套,卻是現在我最能感受到的。
人們藉此事件,紛紛說要珍惜眼前所有。但我總覺得,人要在遭受巨變後,才能體會「珍惜」的意義。這刻,我想說的是,捐錢其實比傷春悲秋地想「珍惜」,更為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