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痛」 - 李怡

「愛」與「痛」 - 李怡

看到震災中淒苦的孩子們,我不禁想起中國盲眼民謠歌手周雲蓬創作的《中國孩子》。這首歌作於去年的黑窰奴工被揭發的時候:
「不要做克拉瑪依的孩子,火燒痛皮膚讓親娘心焦/不要做沙南鎮的孩子,水底下漆黑他睡不着/……不要做中國人的孩子,餓極了他們會把你吃掉,還不如礦野中的老山羊,為保護小羊而目露兇光/不要做中國人的孩子,爸爸媽媽都是些怯懦的人,為證明他們的鐵石心腸,死到臨頭讓領導先走。」
父母對子女的愛來自天性,不僅是人性而且是動物性。但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八日,新疆克拉瑪依劇場大火,火起時劇場宣布:「學生們不要動,讓領導先走」,由此而導致二百八十八名學生被燒死,不是父母無情,而是這種體制「讓親娘心焦」。
一個被溫總關顧的小女孩,在震災中得到了特殊對待,各地送來的朱古力吃不完。儘管失散的父母已找到,但收容她的福利院卻以不是她父母親自來接,而不容許親友把她接走(其他小孩則巴不得趕快有人接走)。因為她是溫總關顧的女孩,是傳媒紛往採訪和眾官員紛表關心的對象。她被善待與優待,甚至被福利院愛到不想放手,不是因為體制,而是因為像中獎似的得到領導關懷。溫總即使有心,也不可能對所有孩子關顧。因此,其他淒苦的孩子只好自嘆命苦。
這次大地震傷害最慘重的,是學校和孩子。各級黨政大樓大都安然無恙。數月前日本有一個慈善團體到安徽阜陽商談捐贈幾所學校,慈善團體中人發現當地學校破舊,但新建的政府大樓卻蓋得像白宮一樣。「不要做中國人的孩子」,雖語帶憤懣,卻透着祈求的譴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