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脹持續高企,港人消費更趨精打細算。三名20餘歲的香港大學女生,靈機一觸,本月初成立「香港交換網」,推廣以物換物的另類消費模式,旋即吸引數百人入會。有會員以修理電腦換了一頓飯,有的更以車換車。網主強調,交換網嚴禁一切情色產品,以及不道德性服務。 記者:蔡朗清
去年畢業於港大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的吳麗霞(Ada)及鄭謹瑜(Yu),聯同港大計算機科學系二年級麥曉瑩(Kelly),剛於本月2日成立香港交換網REVER,這源於三人家裏放滿簇新但不合意的物件。Ada表示,家裏有三個未用過風筒、無數衣飾影碟等,「買咗啲衫唔啱心水咪擺喺度冇着;我妹妹仲誇張,買幾十個LV等名牌袋,同一款鞋,買咗幾對唔同顏色。」阿Yu也不遑多讓,經常申請信用卡,家裏放滿簇新用品,「好似榨果汁機、空氣清新機,都冇用過,放滿喺屋企。」Kelly也有同樣情況。
技能及服務類受歡迎
三個女孩子住在港大同一宿舍,大家遇上同一問題,遂開始構思以物換物的消費模式。Ada表示,發現中國內地及台灣頗流行一些以物換物網站,加上近期通脹加劇,柴米油鹽樣樣加,決定設立港產交換網,「啱啱成立都冇乜宣傳,已有500幾人入會,𠵱家有成100宗成功個案。」
交換網的物品分17類,計有書刊、禮券及折扣卡、影視音樂、玩具、汽車及配件、手機及通訊產品等,「只要上網登記成為會員就得,費用全免。會員將物件相片上載到網,可以講明想換的乜,其他會員有興趣就可以互相交換物件,之後自行約出嚟交收。」
Yu表示,其中以技能及服務類別深受會員歡迎,「有人以修理電腦換咗一餐飯,用投資建議換咗個結他,用自製甜品換咗本書。」其他熱門交換物件有運動鞋店折扣卡,卡拉OK優惠券,「近期大熱換物有7-ELEVEN嘅Paddington熊。」
但Ada強調,並非所有物品或服務可以交換,網站嚴禁以物換錢,交換色情影碟,以至色情服務等,「我哋喺個網站寫清楚有啲乜嘢唔可以換,我哋會監察住個網,一有違禁品就即刻刪除。」
香港交換網小資料
網址: http://www.rever.com.hk
類別:手機、禮券、玩具、影音、技能及服務等17種
特色:將物件或服務代替金錢,換取心儀的東西
資料來源:香港交換網
特稿:換物識朋友 一舉兩得
港大一年級學生Kuma(19歲),本年7月將以交換生身份到丹麥讀大學,除了籌措生活費,還花二、三千元購置睡袋、冷帽、冷襪等禦寒用品。她說:「𠵱家啲嘢咁貴,買嘢都好頭痛,最近發現咗有個以物換物嘅網站REVER,即刻用咗30蚊嘅KFC現金券換咗一對日本長襪,我諗住換埋睡袋、冷帽。」
Kuma入會半個月便換了四、五件產品,「我用咗戲飛換咗一本心儀嘅書,又換咗隻DVD影碟,呢個以物換物嘅消費模式真係幾好。」
另一會員張一村(24歲)從事金融業,剛剛將一部用了約一年的本田Civic二手車,放上REVER交換另一部車,「之前經網站我都換咗好多書,今次試吓換車,我買嗰陣都成二萬幾蚊。」他指交換網不但可換有需要產品,更可以認識朋友,「好似我約啲網友換書,傾傾吓變咗書友。」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