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已回到97年前後的瘋狂高通脹日子。政府統計處昨公佈4月份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與去年同期比較上升5.4%,是10年來新高,一年內生活必需品的豬肉加了近六成,牛肉加逾五成,食油和米加兩成半。學者估計,五間巴士公司下月起同時加價,以及公務員大幅加薪,都會進一步推高通脹率。 記者:麥志榮
政府統計處解釋,寬減2008年差餉的措施雖會壓低通脹率,但由於去年4月政府也曾寬減差餉,所以剔除這一次性因素,基本通脹率維持5.4%,較3月份上升0.1個百分點。對上一次通脹率升至5.4%,是在1998年1月。
油價高企續影響通脹
4月份通脹率上升,主要是由於新鮮蔬菜價格和煤氣的燃料調整費用的升幅擴大。各類消費項目中,食品在4月份錄得19.4%的升幅,當中升幅最大的是豬肉,上升59.3%;其次是牛肉,上升51.4%;罐頭肉類上升了44.5%;其他肉類上升33%;食油上升29%;米上升24.5%;凍肉上升20.2%。
其他消費項目中,電力、燃氣及水上升8.7%;外出用膳上升6%;住屋上升5.5%;雜項物品上升5.2%;衣履上升1.4%;煙酒上升0.2%。
政府發言人指出,最近數月通脹壓力的增加主要是由於環球食品價格上升帶動本地食品價格急升。經濟持續強勁增長亦增添價格及成本的壓力。未來通脹展望頗為不明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大幅波動的食品價格走向。國際油價高企、滙率走向以及本地經濟強勁將繼續對通脹構成壓力。
削港競爭及旅遊吸引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表示,完全明白物價上升對低收入巿民的影響,財政預算案中的一籃子紓困措施部份會在7月實施,包括向每名領取高齡津貼的長者一次過發放3,000元;向綜援受助人發放額外一個月的標準金額等。
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系副教授李鉅威表示,衣食住行是影響通脹的主要因素,繼食品之後,五巴在下月同時加價,將會帶起公共交通的加風,預計渡輪、的士、鐵路都會跟着加價,進一步推高通脹率。公務員大幅加薪,也會帶動私人機構的工資上升,影響經營成本,也有刺激通脹作用。通脹高企將削弱本港的競爭力,對旅客的吸引力也減低,對本港經濟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