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keABreak:<br>揭開毛相簿

TakeABreak:
揭開毛相簿

提到毛澤東的肖像,即時想到去年底大劉以1.3億買下的AndyWarhol作品。但這次翻開毛澤東御用攝影師呂厚民的照相簿,看到比Warhol名畫背後,隱藏更多的「毛故事」。鏡頭下他那和藹的長者模樣,攝影師當然功不可沒,但事實,來自毛主席導與演的功架原來更精采。

記者︰黃家欣
攝影(訪問)︰王文忠

主席不做作

五十幾年前的攝影裝備跟現在差天共地。呂厚民手執一部德國135Leica相機走天涯,用美國生產的相機鏡箱,用一次性的鎢絲燈泡,燈泡一拍即棄再換,似民初片中那種燈光一閃,「噗」一聲後煙霧四起。而暗盒裏的菲林每次只能裝兩片,影完再次上片,比起今日既煩且難,但呂厚民不以為意︰「要捕捉珍貴場面,這要求攝影師一定要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和敏感。」
他那成名作正是抓住一瞬靈感,拍於中央人民政府第24次會議散會後;人潮正湧到場外,此時周恩來拿着文件與毛主席打招呼,他舉機走向主席台,拍下二人臉上的愉悅,將領導人塑造得如此親厚。呂厚民說︰「這就是攝影的觸覺,即使今日的器材先進,但一樣需要敏銳,否則不會拍到如此珍貴的照片。」呂老拍的照片講求自然,「當年毛主席不會刻意擺姿勢,也不告訴攝影師甚麼不可拍,拍攝高度自由。」我叫呂老擺姿勢給拍照,他點頭說︰「自然點吧……」跟毛一樣也是不喜歡做作。

■毛主席在洛陽號向民眾揮手,拍出不凡氣勢。

■呂老愛用LeicaM3,說將viewfinder緊貼下眼簾,人物表情更真切。

■相中毛澤東與周恩來沒有揮手發言,但將兩領袖刻畫得親切自然。

■拍於1954年的作品《毛澤東和孩子們在一起》,相中毛主席面露愉悅神色。

■呂厚民熟悉毛主席的生活習慣,略施小計便可拍得想要的照片。一次他引毛澤東到家中的乒乓枱附近,提議打一場乒乓球,相片成了經典。

■1953年毛澤東上洛陽號視察,是展覽中唯一展露他嚴肅表情的照片。

■毛澤東每次去看戲曲都受熱烈歡迎。

侯波不要命追拍

入得中南海工作,毛澤東的私人攝影師個個身懷絕技,比呂厚民更早入中南海工作的侯波,拍攝時驚險百出,聽她憶述就如女版成龍般搏命。1949年她被調職到中南海替毛主席當私人攝影師時只有27歲,一影就12年,其中最滿意是在開國大典時拍毛主席於天安門城樓上講話,當日侯波連飯也未吃就來找最佳位置影相,最後爬到天安門城樓的前廊,為拍得毛主席的正面,竟然將大半個身跨出城樓上的矮牆,其他人都替她揑一把汗,她卻說︰「主席講話太短,未來得及抓住好角度。」
毛主席對風扇般的咪高峯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一刻,差點害侯波喪命,「當時群眾激動起來,我為拍攝場面,又要調整焦距和光圈,拍完一卷還要趕換菲林,一不為意身體一晃,差點掉下城樓。」幸得周恩來及時拉住。侯波投入,但引領鏡頭仍是毛主席。

■毛澤東在湘江游泳,侯波在岸上拍時不小心掉進糞坑,爬上來第一件事不是去清洗,而是拍下這張毛主席逗小孩玩的經典照。

■毛澤東的遺照由杜修賢所拍,他曾在停放毛澤東遺體的無氧氣房間內進行拍攝。

他才是導演

毛主席雖不擺姿勢,但主導權依舊落入他手中,呂厚民認同︰「一直想拍毛主席工作的情景,但又知道他工作時是絕不能打擾,我曾想過用長鏡頭吊過去拍,但就連江青也不敢讓我做。最後還是耐不住提出請求,沒多久,有次毛主席主動提出可拍他的工作,自己走到書桌,寫起唐詩來,然後又拿起當日的《人民日報》來看。」毛主席全程領着鏡頭走,而且迅速就能到位,比模特兒更要專業,「當毛主席見我拍好在搖膠片,然後就說了一句任務完成。」

■杜修賢是繼呂厚民、侯波後,擔當毛澤東晚年的私人攝影師。

■《開國大典》為經典中的經典,是侯波最愛的作品之一,背後有她飛身拍照的故事。

呂厚民Profile︰

生於1928年,曾於中央辦公廳警衞局攝影科工作,為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拍照。後來成為毛澤東的專屬攝影師前後長達14年,也是毛身邊公職時間最長的攝影師。離開中央辦公廳後,曾於新華社擔任攝影記者,及後任職新華社江西分社攝影組長,現為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代表作包括《毛澤東與周恩來》、《毛澤東打乒乓球》等。

「南方國際攝影展—同一個世界」展覽資料︰

毛澤東的相片在網上搜尋隨時上千上百,但可親身看到呂厚民的作品卻甚為難得,呂老會聯同另一攝影名家胡武功捐出12幅作品義賣,籌款賑濟四川地震災民,底價由港幣1萬至3萬不等。除呂老作品外,展覽還包括24位當今中國攝影大師的人物及風景作。

日期︰即日至6月9日
地點︰將軍澳中心地下
查詢︰34174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