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唐山大地震被埋了10天,我沒死。這次汶川大地震又被埋了,我也沒死。」來自重災區北川縣達斡爾族的60歲老人阿拉坦巴根陶,大難不死,更是北川擂鼓鎮塌方中被救出唯一身體完好的倖存者。老人深感幸運地說:「如果算上這次大地震,我已經撿回了12條命!」
5月12日下午2時28分,汶川大地震爆發,阿拉坦巴根陶當時正在擂鼓鎮辦公樓找鎮長辦事。老人回憶當時的情況:「只聽見幾聲轟響,辦公桌開始搖晃,水杯裏的水濺了我一身,等發現是地震時,逃跑已經來不及了。」一陣地動山搖之後,他被倒塌的磚塊和水泥板壓在辦公室裏,同時被埋的還有鎮長李正林、鎮紀委書記何剛。
「是誰救了我都不知道」
老人表示,被埋在磚瓦廢墟之中,他和何剛都不能動彈,只有李正林還能活動。李爬出去之後,趕緊去喊人,他和何剛被挖出了廢墟,但何的雙腳幾近殘廢,而他只受了點皮外傷,是擂鼓鎮在塌方中救出唯一身體完好的倖存者。擂鼓鎮約有1.8萬人居民,周圍全是高山,地震導致1,000多人死亡。
「其實,這是我第二次經歷大地震了。」老人說,1976年,唐山大地震爆發時,他在煤炭部門工作,應邀到唐山開煤炭現場會,不幸被埋在地下礦井裏,10天後獲救生還。「1976年7月28日,農曆七月初二,這個日子,我記得非常清楚。」老人說,當晚9點多,開完研討會後,領導說一定要到礦井裏看現場,於是他就這樣隨大部隊下了井,沒想到遇上了唐山大地震。「在井下不知待了多久,突然傳來一聲巨響,洞口被封死了,大家以為是常見的塌方,都沒在意。可到了第二天清早8點鐘交換班時,沒發現地面上有人下來,我們一直等到上午9點鐘,都沒見動靜,這時才知道上面出事了。幾個膽子大的跑過去掏洞門,可是越掏越堵。無奈之下,大家只能在原地等待救援。」儘管時隔30多年,但當年的情景,老人仍歷歷在目。
在井下的10天,他就靠井壁上的水滴活了下來。據介紹,當時他們去參觀的那個礦井是個濕井,井壁上會不斷滴水,井下的100多人都是靠喝井壁上滲出的水滴維持生命。「前五天,還比較清醒,後面五天就逐漸迷糊了,只剩下一口氣了,是誰救了我都不知道。」老人說,他一直在找機會尋找當年的救命恩人,但遺憾的是,這個願望至今尚未實現。
「每次都得好心人幫助」
「如果算上這次大地震,我已經撿回了12條命。」老人說。這位1989年移居北川縣的老人,出生在東北吉林扶余,當過偵察兵,幹過衞生連,還在煤礦做過礦工,在出生後的60年裏歷經12次險情,但每次都幸運脫險。「12歲那年,我在自家門前和幾個小娃子追逐玩耍,不小心掉進了糞坑,小夥伴們怕挨罵,不敢去喊人,結果被一個前來上廁所的救了出來。還有一次在瀋陽,過火車道時差點撞上了火車頭,火車停下來後與我間隔只有一米的距離。人們都說我命大,其實只不過是比較幸運,更重要的是每次都能得到好心人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