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佛學 - 陶傑

地震佛學 - 陶傑

一場地震,蘊含許多知識,除了板塊移動、蛤蟆自由行、救災的行政管理,還有佛學。
佛家講的「成、住、壞、空」,平時是書本上的名詞,在地震中,讓你親眼看見、無論高樓大廈還是豆腐渣工程,物質世界,一切都是空的,在入門的《心經》裏講到了:色即是空、空不異色,三五分鐘的地震,把一切色相歸沒空幻。
地震的佛學,最適合兒童,看電視新聞,好好教小孩:看,不論有多少小熊維尼的毛公仔玩具,有幾具電子遊戲機,一瞬間,像那許多豆腐渣學校的小孩子,通通化為瓦礫。教他念幾句心經,小孩就會珍惜衣食,從小學會簡樸生活,不會受師奶和大陸掃貨團影響,追戀明星、LV、魚翅和勞力士。
除了地殼板塊移動,天災還有人禍殘害,水利專家黃萬里就曾警告三峽水壩千萬不可建,截土斷江,冒犯自然,會引發地震。愚昧的人,以為人定勝天,而不知自然環境,有天理宰定的和諧,這就是天台宗裏講的「真如」。
真如就是佛性,一點也不神秘,佛性就是山川勝景自然田園向人揭示的善美和快樂。天台宗主張:一草一木,一礫一塵,都有真如所在,與西方的環保契合。只有魔性侵心,才會戕害自然,最終蒙受劫報。
然後看看埋在瓦礫裏的人,巴巴在等救。平時沒有信仰,此時必怖懼纏身。佛學裏的淨土宗,教你集中精神,凝聚信願,一心唸阿彌陀佛。但這一點要小心,佛學不是麥當勞快餐,也不是三合會人士唸一句會詩暗語就可以找到江湖大佬,但好似耶教的祈禱,心靜下來,就會煥發求生等待的意志。
日夜埋在瓦礫下等死,飢渴交纏,絕望時,會想到一生的遺憾。一個母親臨死向嬰孩傳出一句短訊:「如果你活下來,記住媽媽永遠愛你。」這種思想狀態,佛學稱為「末那識」。
太平無事,人沉緬飲食享樂,上網打機看鹹片,一切物質快感,都在眼、耳、鼻、舌、身、意的生理範圍。只有臨死,六識沉淪下去,「末那識」浮現上來:這時才想到親人父母,想到你虧欠他們許多。在地獄裏走一遭回來的人,就知道什麼是「末那識」。所以,「但願無事常相見,閒來珍惜眼前人」,看看地震中的苦主,就會記得,這個周末,回家去喝老媽熬的一碗湯。
然後就是「苦」了。中文這個苦字,就像一張臉孔:一雙眼睛,一張嘴巴,合成一個「苦」字,是佛學的起點。
《阿含經》是一部訴苦經:生老病死苦,憎怨憂悲、生離死別皆是苦。佛家講業報,所以,在地震外看熱鬧的人,要積點口業,不要當有人家提一提「豆腐渣工程」,問一問蒼天,就破口大罵「涼血」,仇恨扭曲了五官,有如地震扭曲了山河。你干犯口業,埋在瓦礫下的,承受了你的共業,可能會多死幾個。觀地震,不止哀悼,增進一點通識,會成熟一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