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無竹熊貓要食粥<br>毛毛、小小失散仍未尋回

食無竹熊貓要食粥
毛毛、小小失散仍未尋回

【本報訊】位處震央的國寶大熊貓重鎮卧龍,63隻人工飼養的熊貓,大多能奇迹生還。不過面對破碎山河,寶寶們還是與災區人類一樣,過着艱苦的生活。由於糧食短缺,吃開竹子的熊貓近日要吃粥餬口。至於中心內兩隻人間蒸發的熊貓「毛毛」和「小小」,昨一度以為尋獲,原來只是其他野生熊貓。

據《成都晚報》報道,大地震後,處在震央的卧龍與外界失去聯繫。山石塌方,泥石堵路,車輛人員無法通行。地震後第四天、即5月16日,卧龍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工作人員發佈了一篇名為《SOS》的日記,內容稱,雖然在地震發生後,工作人員和當地民眾已共同努力將大熊貓轉移到了較安全的沙灣,但糧食短缺,身處災區的熊貓正面臨食物危機。
大熊貓生理機能特殊,每天需要進食10小時以上,食量驚人,每日攝取10至18公斤左右的竹子及竹葉,但地震後竹子短缺,供不應求。據一位被救出的卧龍基地工作人員周勇說,由於缺少竹子和蘋果,熊貓寶寶此時只能跟着工作人員一起學着吃粥。

卧龍熊貓苑遭嚴重破壞。互聯網

救援物資經過被震毀的路段趕往卧龍保護區。互聯網

破壞大量研究設備

日記發出後,立即引來相關單位和個人的關注。在極短的時間內,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就在最短的時間內為卧龍大熊貓準備了竹子2,500公斤、竹筍2,000公斤、窩頭100公斤、蘋果1,000公斤、熊貓專用奶粉200公斤。運輸食物和藥品的車輛陸續從基地出發,前往卧龍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
但這些食物也僅夠維持一周,而除了竹子,卧龍仍缺乏各種物品。此次地震破壞了大量研究設備、大熊貓圈養設施,急需補充的物資包括帳篷或是可用於搭建的材料(如廣告布、條紋布等材料),工作人員日用品如電筒、雨衣、雨鞋、應急燈、衞星電話、消毒藥水、感冒藥等物品也相當缺乏。
大熊貓研究中心共飼養了63隻熊貓,當中兩隻在地震後走失,至今仍未尋獲。無綫電視新聞報道,兩隻失蹤熊貓叫「毛毛」和「小小」,昨日一度有人在中心附近看見熊貓影蹤,以為是牠們,後來發現應是野生熊貓。毛毛和小小都是住在河邊圈舍的年幼熊貓,懷疑是地震時泥石流冲毀圈舍,牠們驚慌逃走而失散。

巨石、山泥滾滾而下,大肆破壞熊貓的遊樂設施。互聯網

工作人員為熊貓寶寶炮製竹奶。互聯網

奧運熊貓明日往京

其餘的61隻熊貓,有8隻獲選為「奧運寶寶」,將在奧運會期間進駐北京,供公眾及各國運動員觀賞。8隻寶寶已於災後運抵成都,南方航空公司將於明日派出波音747-400貨機專機,在獸醫陪同下,將該批大熊貓從四川成都運送至北京,安置在北京國家動物園進行康復飼養。
南航集團總經理劉紹勇說,大熊貓在地震中遭受強烈衝擊,研究中心的圈舍毀壞嚴重,大熊貓被安置在臨時的圈舍,部份已出現食慾不振、焦躁不安等徵狀。準備贈予台灣的「團團」、「圓圓」,牠們居住的屋舍上方巨石垮塌,房舍全部毀壞。保護區管理局副主任李德生表示,當時兩隻熊貓在屋外玩耍逃過一劫,不過,圓圓一度因驚恐逃走,失蹤五天才找回來。目前圓圓的情緒已平穩,但走路還是「怕怕的」,每行一步腳,都要確定沒問題後才敢踩下。

卧龍逾二千人受災

【本報訊】卧龍的人命傷亡遠比熊貓嚴重,人民網報道,卧龍在5.12地震中失去了47條人命,另有35人重傷、66人下落不明。死者當中,有5人是大熊貓研究中心的職員。整個卧龍鎮也陷入危難,熊貓還有粥吃,百姓就更須在菜田中挖來萵筍充飢。

「只能吃殘留的萵筍」

人民網報道,地震對卧龍造成47人死、35人傷、66人失蹤,保護區通訊、交通及電力全部中斷。根據大熊貓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死者當中有5人是保護區管理局的人員,超過2,000人受災。
內地傳媒報道,卧龍鎮二千多名受災群眾雖已全部轉移到安全地帶,但每天最多能吃上兩頓飯。《重慶晚報》報道引述卧龍鎮鎮長林仕祥稱:「整個卧龍鎮,吃的方面幾乎全靠自救,除了少量從廢墟中挖出的滿是灰塵的臘肉外,鄉親們就只能吃殘留菜地裏的萵筍了。」救援隊於本周一從雅安調來5萬公斤大米,也大約只能使卧龍鎮堅持一周。
另一問題是,卧龍對外交通多處癱瘓,從日隆到卧龍再到映秀,303省道已經全部中斷。四川省公路局常務副局長聶平說,四川路橋公司已第一時間搶修日隆至卧龍的公路,並於5月16日搶修完成,救援物資已經能夠順利進入卧龍鎮。目前,路橋公司轉戰卧龍至耿達的公路搶修,至今為止,進度已接近三分之二。
卧龍地區餘震不斷,過去數天,每日都會發生大約五次。公路本已大受破壞,重型機械缺乏,增加了修復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