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災是進言時機 - 李怡

震災是進言時機 - 李怡

一連三天,為汶川地震遇難者舉行哀悼日,下半旗,昨天下午兩點二十八分全國哀悼三分鐘,奧運聖火也停止傳送三天。
哀悼,下半旗,停聖火,都是在地震發生第二天(十三日),就有內地網民和平面媒體提出的意見。香港的長毛在上周三立會上也提議下半旗三天,並因而被立會主席驅逐。北京奧組委開始還堅持聖火傳送不變,但隔了半天,就表示要縮小規模但繼續傳送了。
聖火傳送,可能真的有點「不祥」。在國外頻頻引發衝突且不說,在香港也出現了警方干預表達自由的事。聖火剛傳到珠峯,四川地震就發生。上周六早晨聖火在溫州市傳送完成,緊接着就發生汽車爆炸,造成十六人死亡。
內地著名評論家皇甫平最近建議:「沒有必要用堅持火炬傳遞來表達『不被困難壓倒』的意志,待到抗震救災取得決定性進展後,再恢復必要的火炬傳遞活動……更能反映出有關部門識大體,顧大局,也更能反映奧運火炬傳遞的實質意義。」
如果沒有震災,這一類意見不但見不了報,恐怕北京也聽不進。幾時見過中國政府為平民受難者默哀、下半旗的?那是領導才有的殊榮。
什麼時候中國開放境外媒體到內地遇到災難的地方採訪?什麼時候容許外國救援隊幫忙?這些都是震災發生之後的改變,也是網絡與媒體的呼聲。
為什麼這麼多學校倒塌?為什麼地震預警被置諸不理?種種批評聲音都要在災難發生時提出才有力量。這正是向中國當局提出批評、建議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