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論中國:舉國同哀 歷史銘記這一刻 - 李平

盡論中國:舉國同哀 歷史銘記這一刻 - 李平

這一刻,5月12日下午2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黎克特制8.0級地震,近30萬人或死或傷,歷史會銘記山河變色、蒼生泣血、留下永遠傷痛的這一刻。
這一刻,5月19日凌晨4時58分,天安門廣場的五星紅旗首次為在自然災害中死難的平民而降下,歷史會銘記民意讓當權者低下傲慢的頭的這一刻。
這一刻,5月19日下午2時28分,汽笛、警報長鳴,從四川的廢墟到中南海,從西北邊陲到香港,數億人低頭默禱,歷史會銘記舉國同哀的這一刻。
國務院宣佈由19日至21日為全國哀悼日,全國及駐外機構降半旗為四川大地震死難同胞誌哀,這一決定在中國民間所造成的震撼,是海外輿論所難理解的,一如天安門廣場的國旗在內地民眾心中的地位難為海外所理解一樣。
天安門廣場的國旗,經歷中共59年來的宣傳、灌輸,對於內地十多億人來說,是國家、政府的象徵,也是權力、榮譽的象徵。1953年3月,蘇共領導人史太林逝世,天安門廣場首次降半旗,後來曾為逝世的中共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胡耀邦等降旗誌哀,1999年也曾為在美國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時遇難的三名北京記者降旗,但那高高飄揚在十多億人心中的五星紅旗,從未為在天災中喪生的平民降下,無論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造成24.2萬人死亡,還是1998年長江大洪水造成4,000多人死亡。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內地民間、傳媒一再呼籲當局效法美國、俄羅斯,指定國難日、為遇難平民降旗誌哀、停止奧運火炬傳遞,「讓人看到國家和政府對每一個生命的尊重」。但是,當局遲遲未予回應,一些網站還將網民的呼聲視為出格言論予以封殺,更有一班御用文人橫加反對。所幸,國務院最終的決定順應了民意、民心,順應了國際社會的準則、國際輿論的認知。
哀悼日、降半旗,顯示民意不可欺!儘管新聞管制、網絡管制在內地仍是家常便飯,但是,當權者豈會不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古訓?當海內外的網站、北京的學者、敢言的傳媒,一起發出降半旗的呼聲時,當局豈能置若罔聞?
哀悼日、降半旗,顯示人性不可侮!在汶川大地震浩劫中,有多少生離死別的哀號,也有多少老師為救學生而犧牲的壯舉,有多少父母為掩護稚女幼子而獻身的壯舉,人性的光輝在災難中閃耀。如果不為這些驚天地、泣鬼神的老師和父母舉哀,那怕京奧的聖火登上珠峯、跨過中國所有的高峯,也跨不過汶川、北川、綿竹、青川那些墳頭。
哀悼日、降半旗,顯示政府的責任不可卸!在災區奔波88小時的總理溫家寶,一句「我向遺體三鞠躬」、一句「是人民在養你們,你們看着辦」,遠比以往高官面對災難時那些空洞的馬列說教來得感人、實在。
如果說,30萬人的鮮血、生命,喚醒了當權者的良心,換來中國尊重生命、敬畏災難的進步,那麼,我們希望,這是一個開始,而不是一個結局。

哀悼日、降半旗,顯示民眾的愛心不可移!以國家的名義舉哀,不只是對死者的尊敬,也是對救援者的激勵。等候救援、救助的,有殘垣破壁下可能奄奄一息的村民,有餐風露宿的災民,有25萬名傷者,有可能數千逾萬的孤兒。我們期待奇迹,期待還有倖存者獲救;我們也期待源源不絕、力所能及的捐助,一元、十元不少,百萬、千萬不多。我們相信,歷史銘記舉國同哀的一刻,也銘記愛心凝聚的一刻。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