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20,馬英九正式接任總統之位,開始了再一次經民主選舉產生的政黨輪替。若從1988年傾向台獨的李登輝接掌權力算起,整整經過20年,台灣政權又重回外省人主政的國民黨手中。20年前當李登輝接總統位後,中共就對台灣的走向充滿疑慮,也多次用文攻武嚇的手段想影響台灣的選舉結果,而每一次都告失敗。反而這次大選,中共不再擺任何姿態,台灣選民倒選了國民黨的馬英九。
現在馬英九上任了,中共是不是可以對「統一台灣」稍稍放心呢?可惜時不我與矣,經20年,台灣民眾已普遍形成了台灣的主體意識,儘管其間由於民進黨執政的「爛」,使台灣民眾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但民主台灣,對於與大陸統一的大門,大概已經關上並不易再打開了。
四川地震,台灣當局捐出了20億台幣(折合約5.1億港元)。另台灣企業家及個人捐出了約6億人民幣。前天晚上,候任總統馬英九和夫人周美青,接聽電視台賑災籌款電話,盡顯愛心。陳水扁說,台灣捐錢賑災,是盡「國際義務」。但日前中共列出外國捐款名單,台灣不在其內,顯示中共並不把台灣捐款當國際捐款處理。這個「一國」還是「兩國」的爭持,會不會在馬英九上任後持續呢?
日前《大公報》報道,北京方面高度關切馬英九今天的就職演說,「希望能找出任命賴幸媛的答案」。
賴幸媛是台聯的立委。她是李登輝的愛將,過去的政治色彩是強烈「反中」(不是反共),被國民黨中的深藍人士指為「綠得發黑」的「台獨分子」。馬英九這次挑選她擔任大陸委員會主委,執行對大陸的政策。這一任命使台灣島內外都感吃驚。她的被任命肯定得到李登輝支持,而她也表示認同馬英九的大陸政策。
馬英九曾公開宣示他的大陸政策是「不統,不獨,不武」。這符合國際社會的期待。一般人多將他的政策與陳水扁區隔,強調「不獨」,實際上他的「不統」更為重要。
上周四,馬英九接受一家美國通訊社的電視訪問,他說:「我們這一生要看到統一的談判都很難。台灣人民想要跟大陸進行經濟方面的互動,但他們顯然不認為大陸的政治制度適合台灣。」「統一的談判」都很難看到,那就別說「統一」的實現了。
馬英九又說,四川震災為台灣提供了一次改善兩岸關係的良好機會,處理9.21大地震的經驗,讓台灣有能力協助中國進行災後重建。
1999年,台灣發生9.21大地震,震級規模是7.6級。死亡人數2,415名,有21個國家共派出38個救難隊前去救援。中國捐出10萬美元,中國紅十字會並表示,任何國際紅十字會要捐助款項和物資給台灣,都必須得到中國大陸紅十字會同意。在災難中的台灣人民對於中共將救災政治化大為反感。
台灣立法院長王金平為馬英九的「不統」政策解套,他說目前台灣民眾較不關心(統獨)這議題,台灣最需要是拚經濟,兩岸一起拚經濟就能創造雙贏。因此,馬英九肯定胡錦濤提出的「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馬表示,「就職演說時我會回應」。
蕭萬長、連戰、江丙坤等國民黨大老紛紛訪大陸。下周國民黨主席吳伯雄也去登陸。他們將力推兩岸經濟合作,以便實現馬在競選時承諾的7月包機直航。但今後的兩岸關係,台灣方面操之在陸委會,而不是國民黨。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將對兩岸的政治融合踩煞車掣。政治上絕不談「統一」。而且,今晚的國宴設在高雄,今後的施政也向南部傾斜,馬政權是要與民進黨爭奪中南部本省人的民心與票源,力爭連任。
對大陸政策採政經分離,顯示馬英九似有沉穩智睿的政治領袖氣度。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