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無力托滬股瀉4.5%<br>五周來最慘 拖累H指跌2.7%

基金無力托滬股瀉4.5%
五周來最慘 拖累H指跌2.7%

【本報訊】四川地震的後遺症逐漸浮現,企業面臨巨額損失,史無前例的銀行呆壞賬亦成為燙手山芋,基金及機構投資者的「愛國盤」,昨終於頂不住市場力量,苦撐一星期的沽售壓力令內地股市昨日跌近5%,是五星期以來最大單日跌幅,亦拖累本港H股指數跌2.74%。 記者:羅嘉銘、黃武榮

四川8級地震浩劫不久,市場傳聞中國證監會已要求機構投資者穩定股市,但有「大小非解禁」股東不理勸喻,照發「國難財」;而人民銀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至16.5%昨日生效,回籠資金達2111億元,均影響市場氣氛。

醫藥、水泥股高位捱沽

至於已炒㷫多日的煤炭、醫藥、鋼材和水泥等重建概念股,股民亦憂慮估值過高而沽貨獲利,滬深股市昨均受壓,滬綜指全日低收3443點,跌161點或4.48%;深綜指亦低收1057點,跌62點或5.57%。兩市成交額僅得1383.07億元(人民幣.下同)。
市場資金逃離,或許是現實過於悲凉。內地《每日經濟新聞》昨報道,截至本周日(18日)黃昏為止,四川近1.4萬家工業的直接受災經濟損失高達670億元。川企重傷,重磅股中石油(857)管理層亦說損失17億元,其A股昨一度跌穿招股價16.7元,惟最終扯高至16.75元收市。市傳蝕70億元的東方電氣(1072),其管理層重申僅蝕20億元,其A股連續兩日跌停板。而台灣總統馬英九昨宣誓就任,市場憧憬「三通」在望,內地航空股亦普遍有買盤支持。
內銀股則顯著下滑,因四川地震所帶來的呆壞賬問題不易解決。在中央的「人道」呼籲下,交通銀行(3328)已表明暫停受災房貸客戶催還貸款;工商銀行(1398)則指災區貸款期可延長一半,另擔保違約紀錄不向當局報送。不過,銀行業界已發放的重建貸款卻達29.9億元,往後亦肯定會增加。

呆壞賬增內銀股下滑

上投摩根一名基金經理亦明言,「災區大部份樓宇倒塌,災民是供死會抑或中央解救,仍屬未知之數,銀行如全數撇賬,會成為六行今年的大包袱。」地震惹來放鬆銀根的憧憬,但渣打銀行中國區研究主管王志浩指出,人行從緊政策存在漏洞,指外滙貸款、直接融資及政策性銀行貸款增長,令措施效果產生破壞。他續稱,首季度外滙貸款增加480億元,走出去的錢亦有357億元,但觀乎去年全年僅170億元,「剩下的錢去了那兒?」暗示或有內企用於本土擴充業務。另外,人民幣兌美元昨收報6.9735,創新高,較前日升18點子。

銀行AH股急挫

招行(3968)
A股收報(跌幅%):30.12元(4.38) H股收報(跌幅%):30.30元(2.10)

工行(1398)
A股收報(跌幅%):6.01元(3.38) H股收報(跌幅%):5.97元(2.77)

建行(939)
A股收報(跌幅%):7.13元(4.93) H股收報(跌幅%):6.85元(3.11)

中行(3988)
A股收報(跌幅%):4.78元(2.85) H股收報(跌幅%):4.01元(1.47)

中信行(998)
A股收報(跌幅%):6.38元(5.34) H股收報(跌幅%):4.96元(1.78)

交行(3328)
A股收報(跌幅%):9.07元(4.32) H股收報(跌幅%):10.58元(3.29)

註:A股以人民幣為單位